亞太國家測試應對耐藥性肺結核新療法 或有助減輕病人負擔

撰文:聯合早報2024-05-03 22:09更新:2024-05-03 22:09

肺結核是致死率最高的傳染病之一,亞太地區正試用一種療效更快更好的治療法來醫治耐藥性肺結核。

2022年,全球估計新增肺結核病例1060萬宗,多數在亞太區,而全球130萬肺結核死亡病例中,也有過半在亞太。

抗生素可治癒肺結核,但超過3%的新患者對常見處方藥產生耐藥性。直至前不久,這些患者接受的治療包括每天注射或服下一批藥丸,療程18個月或更久。一些患者出現副作用如嘔吐,嚴重的話甚至失明。此療法的治癒率為63%或更低,很多人中途放棄治療。

如今,菲律賓、越南、印尼等國在試用一種新的給藥方案,可減少藥丸數量和副作用。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用藥六個月後治癒率達九成以上。

新療法名為BPaL,研發機構「結核病聯盟」(TB Alliance)說,這個療法結合了bedaquiline、pretomanid、linezolid三種抗生素,自2019年以來已在超過60個國家獲得監管機構批准。

世界衛生組織(WHO)2022年更新指導方針,允許BPaL療法加入第四種抗生素moxifloxacin,但也可不用。

57歲菲律賓廚師布里蘭特(Efifanio Brillante)2022年6月確診患上耐藥性肺結核,他最初接受舊療法,每天得吐下20顆藥丸,常常感覺噁心想吐,以致無法工作或進食。他回憶說:「情況很糟糕,老是躺在床上,有時甚至無法呼吸。」

北京胸科醫院,一位肺結核患者的胸部X光片,右肺出現空洞和病灶。(新京報)
北京胸科醫院,一位肺結核患者的胸部X光片,右肺出現空洞和病灶。(新京報)

他受不了副作用,服藥僅兩周就停藥了。第二個月,他試用BPaL療法,每天服用三至七顆藥丸,六個月後終於治癒。

肺結核是由主要攻擊肺部的結核桿菌引發,這種細菌在患者咳嗽或吐痰時,可通過空氣傳染。每個國家都有肺結核病例,但在過度擁擠環境中生活和工作的窮人,患病風險較高。

2022年新增的肺結核病例中,三分之二集中在八個國家:印度、印尼、中國、菲律賓、巴基斯坦、尼日利亞、孟加拉和剛果。

治療耐藥性肺結核面對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如何確保患者完成療程。即使在提供免費治療的國家,有許多患者因前往醫院的交通費高昂、收入減少或失業而停止服藥。

確認肺結核患者也是一個棘手問題。印尼衛生部人員伊姆蘭說,當地一些診所依然無法準確診斷病人患上肺結核。

世衛說,肺結核新增病例多年來持續減少,但在冠病疫情期間由於診斷和治療受影響,病例開始回升。世衛呼籲各國增加撥款對抗這個疾病。

  •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