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今日表示,截至上周四,有約3.5萬名市民登記參與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當中約2萬人已完成篩查,發現約8000做患有糖尿病、血糖偏高或高血壓,比率近40%,高於預期的約30%。他認為,結果反映計劃能提早識別有慢性疾病的市民,達致「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目標,讓市民及早改善生活習慣,妥善管理慢性疾病。
盧寵茂在今日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上指,陽性比率偏高涉及多種因素,包括高風險人群或較積極參與計劃;分析顯示,男性參加者人數不及女性,估計與不同社會因素有關,例如男女對身體健康關注程度不一,亦有很多職業司機因工作不規律,較難抽空參與篩查。
政府已委託本地大學進行第三方研究,評估計劃整體表現,包括不同年齡層和地區的參與程度和陽性比率差異等,加強鼓勵高風險群組參與計劃。
盧寵茂指,目前有逾500名家庭醫生參與先導計劃,當中146人可供市民直接揀選和配對,服務點達179個;政府就每名在診所成功登記市民,向家庭醫生發放76元一次性行政費用,以示鼓勵。他承認很多家庭醫生仍持觀望態度,部份人覺得行政上有阻力,而未有參與,當局會加強宣傳,讓醫生明白計劃可以幫助市民之餘,亦可提升家庭醫生在醫療系統中的貢獻。
政府適時考慮修例容許中醫進行檢測工作
他重申,計劃不只涉及篩查過程,一旦發現患者,會繼續由同一名家庭醫生協助管理病情及治療。當局會適時檢討計劃服務模式及運作細節,有需要時會提出改善措施,包括考慮擴大計劃,納入乙型肝炎等疾病的篩查服務,及研究整合醫管局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至慢病共治計劃內。
有議員關注,政府會否考慮為參加者提供多一個選項,讓他們在篩查發現高血壓或糖尿病後,可選擇接受中醫治療。盧寵茂回應指,計劃希望由同一位家庭醫生,一站式負責篩查、跟進管理及治療,篩查過程牽涉檢測程序,須由西醫負責;當局會適時考慮修例,賦權中醫進行檢測工作。
基層醫療健康專員彭飛舟則指,登記在地區康健中心參與篩查、並發現有慢性疾病的市民當中,約70%已獲安排見護士或開展跟進;預料未來發現患病人數會不斷增加,康健中心增加人手也未必能應付。他又稱,正檢視慢性共治計劃內的藥物名單,檢討工作接近尾聲,短時間內會公布新名單。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