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病患者做適量運動增肺功能 減死亡風險 

撰文:蕭韻蕊2019-11-20 00:00更新:2019-11-20 00:00

今日(20日)是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這病是香港第七大致命疾病。據醫管局數字,在2014年有約五萬名慢阻肺病病人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

73歲的鄺先生煙齡達50多年,約十年前確診慢阻肺病,他在戒煙和開始做運動後身體有改善。有醫生指出,運動可有效減慢患者肺功能走下坡的速度,建議患者可以進行中等程度的運動,鍛煉肌力和心臟。

慢阻肺病患者鄺先生(左一)、李先生(左二)分享患病經歷。
慢阻肺病患者鄺先生(左一)、李先生(左二)分享患病經歷。

老煙民患者做運動 肺功能上升至三成

慢阻肺病患者氣管變得狹窄,造成呼吸困難,九成致病原因是吸煙。

73歲的鄺先生自20歲左右開始吸煙,高峰時一日吸三包煙。他本來有跳舞,但後來因氣喘變得嚴重未能繼續跳舞。他在約十年前因氣喘到醫院求醫,確診患上慢阻肺病,肺功能餘下兩成。他要使用呼吸機來紓緩病情,但他指仰臥和急步走時仍覺辛苦,即使做五分鐘運動都覺得氣喘。鄺先生在數年前開始做恆常運動,他表示身體狀況有改善,近期肺功能由兩成回復至三成。

美國胸肺學院(港澳分會)會長李文寶醫生指出,有慢阻肺病患者誤以為自己有氣喘做運動會有風險,從而不做運動,結果令體能和肌力下降,形成惡性循環。香港胸肺學會會長林志良醫生補充,運動不足的患者,長遠會增加患上合併症的風險,包括心臟病、骨質疏鬆症和癌症等,令死亡風險上升。近年本港因慢阻肺病入院的病人中,死亡率約16%,出院後兩年死亡率接近三成,醫生認為情況可以改善。

每天運動30分鐘 患者可調節運動時間

林志良指,患者最初開始運動時出現氣喘屬正常情況,林建議可以每天運動30分鐘,每周3至5次,可步行或騎固定式單車等,關鍵是堅持運動,以改善病人咳嗽多痰和呼吸困難。患者亦可根據病情,在醫生和復康治療師的指導下,作適當修改,例如調節每天運動時間。

醫學界近年積極推廣「胸肺復康計劃」,由多個專業組成的團隊為慢阻肺病患者制定合適治療計劃,亦會有運動鍛煉,教導病人如何應對氣喘的技巧,例如蹶唇呼吸,運動前使用氣管擴張劑等。

患者可做適量伸展運動,鍛煉肌力。(蕭韻蕊攝)
患者可做適量伸展運動,鍛煉肌力。(蕭韻蕊攝)
患者可以以椅子協助平衡,鍛煉下肢的髖關節外展肌。(蕭韻蕊攝)
患者可以以椅子協助平衡,鍛煉下肢的髖關節外展肌。(蕭韻蕊攝)
下肢較弱或平衡力較差的患者可嘗試騎固定式單車。(蕭韻蕊攝)
下肢較弱或平衡力較差的患者可嘗試騎固定式單車。(蕭韻蕊攝)
體力較好的患者可以做腳踏式運動,物理治療師建議先以五分鐘為限。(蕭韻蕊攝)
體力較好的患者可以做腳踏式運動,物理治療師建議先以五分鐘為限。(蕭韻蕊攝)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