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手腳凍精神唔集中6症狀 瘦年輕女性易中招增磅助改善

撰文:鄭秀賢2019-11-25 10:48更新:2021-01-26 10:48

不少人都知道高血壓是腦中風、糖尿病、心臟衰竭等嚴重疾病的併發症,因此對血壓數字的遞升會有所警惕。那麼低血壓又是否一樣是不可掉以輕心的問題呢?

其實,低血壓不像高血壓般被視為慢性病,但亦有機會導致身體不適,甚至增加患某些疾病的風險,不過,血壓怎樣才算是低?低血壓又會有什麼徵狀?哪類人較易有低血壓?有關低血壓的需知及疑問,不如由心臟科專科醫生張誠謙為大家詳細解答。

以健康角度來說,低血壓的嚴重性不及高血壓,也較少人談及。(LuAnn Hunt/unsplash)
以健康角度來說,低血壓的嚴重性不及高血壓,也較少人談及。(LuAnn Hunt/unsplash)

血壓是當心臟收縮,將血液泵入動脈時施加在動脈血管壁的壓力,與血液能否有效地輸送到身體各處有重要關係。不同於高血壓,目前醫學界沒針對低血壓制定明確標準,但一般正常的血壓水平為收縮壓/上壓在90至140 mm Hg(毫米水銀柱),而舒張壓/下壓在60至90 mm Hg,低於這個範圍就可算是低血壓。

  • ▼簡單了解低血壓(按圖👇👇👇):

低血壓知多啲!(01製圖)
低血壓的標準是什麼?(01製圖)
醫學界沒制定明確標準,但一般上壓低於90 mm Hg、下壓低於60mm Hg就可算是低血壓(01製圖)
低血壓有什麼常見徵狀?(01製圖)
1. 頭暈(01製圖)
2. 視力模糊(01製圖)
3. 身體乏力(01製圖)
+7

低血壓病徵

低血壓常見的徵狀包括頭暈、視力模糊、乏力、手腳冰冷及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嚴重時更可能會暈倒。心臟科專科醫生張誠謙表示:「醫學界通常視低血壓為生理現象多於疾病,與被視作慢性病,需要接受治療的高血壓不同。」

那血壓要低到哪個程度才需處理?張醫生強調,這得視乎低血壓人士有沒有明顯病徵及導致低血壓的原因,而不是單純看血壓數字,「不少低血壓人士其實是天生或慣性的低血壓,身體適應了,未必會有明顯徵狀,但如果是平時血壓正常的人,因受到不同原因影響而令血壓突然降低,反而較易出現不適。」

年輕瘦削女性易慣性低血壓

張醫生指,導致天生或慣性低血壓的原因中,較明確的有家族遺傳及長時間戶外勞動出汗導致流失水分;另外,根據觀察所得,年輕女性的血壓水平一般亦會較同齡男性低,尤其是身形較瘦削的女士更易有低血壓。

▼不是慣性低血壓的人士,血壓突然降低則可能是以下原因(按圖👇👇👇):

血壓驟降三大類型!(01製圖)
1. 低容積性低血壓:短時間內大量失血或脫水,例如受傷、中暑等,導致身體沒有足夠血液供應(01製圖)
2. 心臟功能不佳:心臟沒有足夠力量泵血到身體其他地方,例如患心肌梗塞、心律不正、主動脈心瓣狹窄等心臟疾病(01製圖)
3. 體位性低血壓:身體在躺下及坐下時,心臟和腦部的水平較接近,心臟泵血上腦所需的力氣較小(01製圖)
3. 體位性低血壓:但當身體在短時間內由躺或坐轉變成站立,心臟和腦部的重心突然被改變,血管就會擴張,以令血液加速泵上腦(01製圖)
3. 體位性低血壓:如血液未能及時供應到腦部,就有機會出現低血壓徵狀(01製圖)

研究:增患腦退化、抑鬱症風險

高血壓可引致心臟衰竭、中風等嚴重併發症,那低血壓又會不會帶來其他健康問題?張醫生說,暫時未發現低血壓會直接造成任何併發症,但有研究指長期低血壓的人會容易情緒低落、慢性疲勞,患腦退化、抑鬱症的風險亦會較高。

低血壓雖然不像高血壓般直接危及生命,但亦可能對日常生活帶來不便。排除病態性的低血壓,張醫生就有以下改善建議給低血壓人士(按圖👇👇👇):

低血壓改善有法?(01製圖)
低血壓人士應多做什麼?(01製圖)
1. 補充水分:避免脫水,令身體血液不足(01製圖)
2. 增加體重:體重和血壓有密切關係,體重上升,血壓都會隨之上升(01製圖)
3. 增加攝取鈉:鈉使體內水分滯留,有助提高血壓;日常飲食中,食鹽是其中一種最常見的高鈉食品,故可適量地吃鹹一點(01製圖)
4. 良好作息:包括適量運動、早睡早起,有助增強心臟功能,維持心血管健康(01製圖)
低血壓人士不應做什麼?(01製圖)
+3

懷疑自己血壓過低?

張醫生稱,如沒特別病徵,檢查過後亦沒發現內科問題,可能只是每個人正常血壓水平不一樣,按一般建議每年進行身體檢查並量度血壓,觀察自己正常狀況的血壓數字是多少便可;但若有其他不舒服,如傷風、感冒,則建議再量血壓,看看是否因病影響血壓,或身體的不適會否與血壓低有關。

心臟科專科醫生張誠謙(受訪者授權提供)
心臟科專科醫生張誠謙(受訪者授權提供)
心肌梗塞的典型徵狀(01製圖)
心肌梗塞的典型徵狀(01製圖)
心肌梗塞的典型徵狀(01製圖)
心肌梗塞的典型徵狀(01製圖)
心肌梗塞的典型徵狀(01製圖)
心肌梗塞的典型徵狀(01製圖)
心肌梗塞的典型徵狀(01製圖)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