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腳】濕熱氣虛可致反覆發作 3類型香港腳之中最難癒是...

撰文:醫護隨筆2020-02-20 02:34更新:2021-01-22 12:44

香港腳又發作?春天潮濕,濕重易致濕邪入體,引發多種疾病,香港腳就是其一,中醫又稱之為腳氣。香港腳可傳染,令不少患者覺難以啟齒,可能選擇偷偷塗藥膏。其實從中醫角度,患香港腳應注意內在調理,助身體袪濕,由健福堂註冊中醫師廖慧君講解香港腳的成因,並推介相關的治療方法。

撰文:健福堂中醫師廖慧君

即將踏入春季,初春之時,陰雨綿綿, 陽氣始旺,氣溫升高,細菌病毒最為活潑,濕從內生。《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風毒腳氣方》提到:「然此病發,初得先從腳起,因腳氣即脛腫,時人號為腳氣。深師云:腳弱者,即其義也」。中醫稱為「腳弱」,亦即腳氣。

腳氣的臨床特徵主要包括足趾局部出現瘙癢水皰糜爛滲出脫皮皸裂、皮膚增厚粗燥等,部分病人亦甚至會出現腿腳麻木酸痛無力攣急(即肌肉緊張或抽動致難以屈伸)、腫脹萎枯等,而且病性纏綿,往往易反覆發作。

腳氣又稱為香港腳,屬於可傳染的皮膚病,尤其在潮濕天氣容易發作。(Jan Romero/unsplash)
腳氣又稱為香港腳,屬於可傳染的皮膚病,尤其在潮濕天氣容易發作。(Jan Romero/unsplash)

馬上了解腳氣(即香港腳)的不同類型及病因(按圖):

+4

香港腳症狀分三類

腳氣最為人熟悉的名稱是「香港腳」,此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屬於頗常見的皮膚病,更具有傳染性,症狀在臨床上可分三型:

  • 1. 糜爛型腳氣:多發於第三、四、五足趾間,初起時足趾間會出現潮濕、水皰;脫皮後則會潮紅且糜爛面奇癢,更很易感染其他部位

  • 2. 皰型腳氣:多發於足外緣部, 初起為外壁飽滿的小水皰,數個小水皰可融合成大水皰,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但自覺奇癢,搔抓後可引起繼發感染, 亦有機會導致小腿丹毒(一種皮膚熱毒病症)及蜂窩組織炎

  • 3. 角化型腳氣:多發於足跟部,表現為皮膚粗厚乾燥、角化脫皮、瘙癢及皸裂,此型一般病程緩慢、纏綿難癒

從中醫角度,出現腳氣的原因主要是濕熱下注或氣血虛弱,與天氣、生活習慣及個人體質都有關係,以下說說兩類腳氣成因:

  • 濕熱下注型

病徵:平時會有眼紅、面紅、舌紅、口乾、口苦,便秘或易有尿路感染等,多會出現糜爛型腳氣的症狀,即足趾間足癬潰破、周圍發紅及癢痛

成因:

1.天氣:陰雨過後,在悶熱不通風狀態下,下肢受水寒和濕熱之邪侵襲

2.飲食不節:例如過食辛辣燥熱物,損傷脾胃,令濕熱流注足脛下肢

  • 氣血虛弱型

病徵:患處長時間不癒,皮膚不紅反呈白色,但癢痛明顯,甚或有透明淺黃分泌物流出,症狀較接近皰型腳氣角化型腳氣

成因:

1.年老體虛,正氣不足

2.病後體質較虛弱,身體氣血虧虛,令經脈經筋失於潤養下肢足趾

天氣濕冷是其中一個引起腳氣的原因。(Joy Stamp/unsplash)
天氣濕冷是其中一個引起腳氣的原因。(Joy Stamp/unsplash)

腳氣不等於腳氣病?

腳氣病與腳氣是兩種不同的病,腳氣病是一種營養缺乏性疾病,是因缺乏維生素B1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常見症狀為胃口欠佳、腹脹腹痛、大便秘結、煩躁失眠及容易疲等,病情進一步時更會出現足踝部、膝部及大腿水腫,嚴重者可能會出現心力衰竭、胸腹積液等。

針對腳氣問題,中醫有以下治療方法可供參考,主要是從穴位按摩、使用藥材泡腳及改善生活習慣出發(按圖):

+16

穴位按摩

1. 太白穴

  • 位置:是足太陰脾經的原穴,位於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

  • 按法:用拇指點按,力量以自己能承受為度,令穴位局部產生酸脹感即可;每天可按壓雙腳50至100次

  • 功效:清熱化濕、健脾和胃

2. 三陰交穴

  • 位置:是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三條陰經之交會穴,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吋,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

  • 按法:用拇腹按揉,可順時針按揉雙腳,力量以自己能承受為度,令穴位局部產生酸脹感即可;每天按壓雙腳5至10分鐘

  • 功效:健脾益氣、滋補肝腎、除濕通絡

泡腳方

1. 針對糜爛型腳氣

  • 藥材:地膚子、滑石粉、苦參各30克,白矾、硼砂各5克

  • 用法:先用清水浸泡一會,煮20至30分鐘,稍稍放涼待溫度合適,再浸泡患處20至30分鐘;每晚睡前浸泡,至病愈即止

  • 功效:清熱利濕、解毒殺蟲

2. 針對水皰型腳氣

  • 藥材:苦蔘、白蘚皮、馬齒莧、車前草各30克,木瓜、蒼朮、 黃柏、生甘草各15克

  • 用法:先用清水浸泡藥材一會,再煮20至30分鐘,稍稍放涼待溫度合適,再浸泡患處20至30分鐘;每晚睡前浸泡,至病愈即止

  • 功效:燥濕止癢、清熱解毒

3. 針對角化型腳氣

  • 藥材:苦參50克、花椒30克(放入500毫升白醋內浸泡3天,可分2次使用)

  • 用法:藥材加兩升熱水,稍稍放涼待溫度合適,再浸泡患處20至30分鐘;每晚睡前浸泡,至病愈即止

  • 功效:消炎解毒、清熱利濕

改善生活習慣

  • 1. 脾虛生濕,少吃生冷,辛燥,油炸食物, 減少損傷脾胃。

  • 2. 保持腳部乾爽,可用酒精消毒,再塗上薄薄椰子油,然後穿上襪子,此法還可以改善灰指甲

  • 3. 特別是在梅雨天或下雨天時,可把鞋子放於通風乾燥之處,可把鞋墊從鞋子中取出,放於太陽下曬,或用熱風筒吹鞋筒一分鐘

  • 4. 若家中有人感染腳氣,清洗衣物時必需分開清洗, 並用酒精消毒

健福堂中醫師廖慧君(撰稿人授權提供)
健福堂中醫師廖慧君(撰稿人授權提供)
祛濕疏肝茶飲(01製圖)
祛濕疏肝茶飲(01製圖)
祛濕疏肝茶飲(01製圖)
祛濕疏肝茶飲(01製圖)
祛濕疏肝茶飲(01製圖)
祛濕疏肝茶飲(01製圖)
祛濕疏肝茶飲(01製圖)
+6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