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學院(ACAAI)資料,蕁麻疹(Urticaria,又稱風疹、風癩)的盛行率約20%,不分年齡和族群,表示每五人就有一人得過蕁麻疹,女生罹患的機率為男生的三倍。蕁麻疹愈來愈常見,因此有些人擔心蕁麻疹會傳染或遺傳,但其實會傳染的是麻疹(Measles),雖然蕁麻疹和麻疹差一個字,不過蕁麻疹是一種皮膚過敏反應,既不會傳染,且大多數也不會遺傳,以下為您介紹造成蕁麻疹的原因、症狀及治療方法。
文:周士閔 醫學審稿:台灣註冊醫師賴建翰/Hello醫師
蕁麻疹的原因與常見的刺激
蕁麻疹發作,是因為表皮下的肥大細胞受刺激,釋放出組織胺(Histamine),進而使皮膚產生發炎、紅腫、搔癢等症狀,接觸到過敏原或刺激後,蕁麻疹可能在數分鐘內就發作,也可長達兩小時以上才出現症狀,因此常常找不出真正病因。可能引發刺激的因素有很多,以下為主要的四類原因:
1. 過敏:急性蕁麻疹通常是由過敏引起,常見的過敏原為食物、藥物、昆蟲叮咬、寵物皮屑、毛髮、乳膠等。
2. 壓力:情緒壓力會使症狀惡化,研究顯示,壓力大的生活型態、與家人缺乏互動或失眠等原因,都可能誘發或增加蕁麻疹發作機率,根據台大醫院統計,有近70%的慢性蕁麻疹患者,長期心理壓力大,也常見失眠的狀況,改善壓力對於病情有很大的幫助。
3. 物理刺激:物理性刺激也會造成肥大細胞分泌組織胺,例如太陽、溫差、摩擦或搔抓(例如皮膚劃紋症,Dermographism,一種常見的物理性蕁麻疹)、皮膚承受壓力(例如久坐)。
4. 其他原因:細菌、黴菌的感染、包括感冒也可能引發蕁麻疹,有些慢性患者的病因則是由於免疫系統失常,攻擊自身健康的細胞所導致。
蕁麻疹的典型症狀
蕁麻疹發作時幾乎都是急性,通常會在24小時內消退,但可能輪流出現在身體不同部位,因此症狀可能維持數天或更久,如果蕁麻疹反覆發作,並持續六週以上,就稱為「慢性蕁麻疹」。它的典型症狀主要有以下三點:
1. 風疹塊(Wheal,又稱膨疹):身體各部位都可能出現大小、形狀不一的膨疹,類似蚊蟲叮咬產生的紅腫,大多集中在手臂、腿部,甚至臉部。一般來說,蕁麻疹與膨疹來得快,去得也快,有時不到半天就消退,也因為來無影去無蹤的特性,讓蕁麻疹又被稱風疹。
2. 極度搔癢:膨疹會造成極度的癢感,並可能持續數小時。
3. 血管性水腫(Angioedema):屬於深層皮膚的腫脹,病人可能於嘴唇、眼皮或手掌,出現腫大的症狀,嚴重可造成咽喉腫脹,導致胸悶、呼吸困難甚至危及生命,較嚴重的蕁麻疹會出現血管性水腫,除了腫脹外,還會疼痛,約1/4的急性蕁麻疹、1/2的慢性蕁麻疹病人,會併發血管性水腫,因此並不少見。
蕁麻疹治療:止癢消腫、服用抗組織胺
多數蕁麻疹不需治療,通常數天就會改善,如需治療則以止癢、消腫為主要目的,建議可以冷敷、輕拍或使用蘆薈來緩解癢感,避免搔抓患處,如不斷反覆發作或搔癢難耐,可尋求醫生協助,依指示服用抗組織胺藥(Antihistamine),或擦止癢藥膏;慢性蕁麻疹則著重於控制病情,醫生可能會建議長期服用抗組織胺。
少數嚴重過敏者會在呼吸道發生血管性水腫,導致呼吸困難,有此情形,應儘速就醫。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