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秋天的第四個節氣,於每年9月22至24日,今年的秋分正是於9月23日。「分者平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因此,秋分即是秋季的中間,晝夜的時間亦同等長度,各12小時。雖然香港的秋天氣候並不明顯,但一早一晚已驟覺涼意,註冊中醫師邱穎琳表示,秋分過後開始著重養陰多於清熱,以下就介紹12種中醫推薦的秋分建議食物,以及滋潤湯水。
秋天吃秋菜 養陰潤燥
有指「秋分」一字有兩個意思,首先是指太陽在此時到達黃徑180度,直射地球赤道,晝夜24小時會平均劃分,各佔12小時;其次是指秋季90日之中,秋分是最中間的日子,將秋季一分為二。古人如此形容秋分:「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培戶,三候水始涸。」意思是秋分後不會再出現夏天雷電交加的情況,春夏出土的昆蟲也會陸續回到泥土裡準備過冬,而水氣亦變得乾涸、天氣逐漸乾燥。

【立秋】入秋腸肺易燥 中醫推薦8種潤肺滋陰食物(附湯水食譜)
有人說「秋天吃秋菜」,即是要吃一些時令的蔬菜,至於從中醫角度,她就指秋天陽氣漸衰,陰氣漸長,對於秋分前後有這樣的飲食建議:
邱穎琳中醫師曾推薦8款立秋前後宜進食的食物,至秋分仍然適用,不過她就再增加了另外4款飲食建議,兼具養陰、潤腸等作用。
請按下圖睇醫師建議的12種秋分適宜食物:







白桃:養陰生津,潤腸通便 馬蹄:清熱生津;潤腸通便 合桃:補腎壯陽;潤腸通便,尤其適合晚秋 甘蔗:生津止渴,滋陰潤燥 雪梨:養陰生津 雪耳:滋陰潤肺,止咳 蜂蜜:潤肺止咳,潤腸通便 淮山:益氣養陰,健脾補肺 百合:潤肺止咳,清心安神 提子:潤肺止咳,補益氣血 黑芝麻:滋陰潤腸,補肝養血 杏仁:養陰潤肺,潤腸通便

初秋仍清熱 晚秋多潤燥
此外,常聽到人講「秋燥」,醫師就有以下解說:「秋季燥邪當令,初秋多為溫燥,晚秋多為涼燥。所以初秋要兼清熱,晚秋要多潤燥。」她叮囑大家不宜食用辛辣、熱氣的食物,因會令肺燥加重。
邱醫師過往都提到,從白露、秋分開始,早晚會轉涼,但日間仍然炎熱,屆時可增加飲潤燥湯水,減少飲夏天湯水。
請按下圖睇邱醫師推薦的2款秋分湯水:







以下還有其他秋分湯水食譜: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