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分享簡單五步 從日常生活改善陽虛體質

撰文:醫師Easy2021-01-29 03:35更新:2022-01-19 07:11

寒流襲港,都市人的手腳更顯冰冷,返工返學少不免比朋友請食「凍柑」。中醫的養生飲食法亦愈來愈流行,天寒地凍,不少餐廳都會將中藥加入食材制作成藥膳餐單,等大家冬天都可以暖笠笠,當歸羊腩煲、桂圓紅棗茶、麻油雞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但是有否選對的食材呢?在中醫角度,陽虛、氣鬱體質都可以導致手腳冰冷,兩者的症狀和處理方法亦有不同,你又懂得分辨嗎?香港註冊中醫師陳泳豪為大家講解如何從日常生活習慣上改善陽虛體質。

手腳冰冷就是陽虛體質?

陽虛和氣鬱體質均可有手腳冰冷,我們可以先做小測驗分辨:

  • 1. 你怕冷、怕吹風嗎?

  • 2. 你容易腸胃不適、肚瀉嗎?

  • 3. 面色淡白、經常疲倦?

如以上的答案都是「對」,那你就可能屬於陽虛體質。

(圖片:Shutterstock)
(圖片:Shutterstock)

陽虛也稱為虛寒,即人體陽氣不足,而出現的一系列身體症狀。中醫學認為陽氣不足會導致身體失去溫煦,同時陽氣是人體機能的驅動力,如果陽氣不足,身體機能就沒有足夠能量去運作,出現怕凍、經常覺得疲倦、面色淡白、容易水腫、腹瀉等徵狀,女士有可能出現痛經、經行血塊增多、甚或閉經等婦科疾病。不同臟腑的陽虛表現各有不同,如心陽虛者常兼見心悸、氣短;脾陽虛者容易出現腹脹、泄瀉;腎陽虛者就兼有腰膝酸軟、夜尿頻繁的症狀。

而氣鬱體質的朋友,是因為體內氣機鬱滯,氣血循環漸差,陽氣不可以佈散四肢,所以這一類人身體多是和暖的,唯獨手腳冰冷。同時亦有機會出現心情鬱悶煩躁、便袐、口乾舌燥等表現。

陽虛人士如何應對?

陳醫師指出,中醫食療具有預防作用,相對中藥而言,食物的藥性相對平和,可作日常調理及較長時間進食。所謂「虛則補之、寒者熱之」,自覺屬於陽虛的人士可嘗試烹調以下食材作日常調攝,溫補的食材就包括雞、羊肉、准山、龍眼肉、海參、韭菜等;調味料就有花椒、八角、胡椒、生薑、京蔥、大蒜等。

(圖片:pngegg)
(圖片:pngegg)

另外要避免進食一些性質寒涼的食物,以免加劇身體虛寒的情況,如芹菜、西瓜、苦瓜、西洋菜、白蘿蔔、冬瓜等,甚或一些本身已經十分冰涼的食品如雪糕、凍飲、西式凍甜品、涼粉、刺身等,冬天進食這些食物容易加重脾胃負擔,更有機會削弱人體陽氣。

(圖片:pngegg)
(圖片:pngegg)

如何從起居生活習慣改善體質?

  • 早睡晚起:

  • 中醫古籍《黃帝內經》就認為「冬三月」應該「早臥晚起,必待日光」,避免天未光就外出活動,同時要「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躲避嚴寒,注意保暖,避免大量流汗及劇烈運動令皮膚毛孔打開,不然會損傷人體陽氣。

  • 多曬背:

  • 「背為陽,腹為陰」,在日光充足的時間多曬太陽,最能補充陽氣。

  • 空調房注意保暖:

  • 長期在空調房吹風容易令陽氣受損,應避免腹部、腰背部和下肢直接吹風,可用披肩或穿長袖衣物擋風。

  • 八段錦:

  • 長期鍛練可使人強身健體、聰耳明目、延年益壽。用現代科學醫術分析,就是活動全身關節、肌肉、調節精神緊張、改善新陳代謝、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提高人體各個生理機能。

(圖片:chineseineurope)
(圖片:chineseineurope)
  • 泡腳:

  • 利用熱力刺激穴位,令氣血運行通暢,調整臟腑功能、提高免疫力、發 散風寒。手腳冰冷人士可加入艾葉、花椒、桂枝和生薑煮成藥汁,調至45°C浸泡雙腳15-20分鐘。

(圖片:chinatimes)
(圖片:chinatimes)

陳泳豪醫師,香港註冊中醫師。(照片由醫師授權刊登)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