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達肝癌病逝︱醫生剖析成因及治療方法 預防勝於治療

撰文:醫師Easy2021-02-26 03:15更新:2021-03-11 04:05

資深演員吳孟達近年頻傳健康問題,早前拍攝節目期間被拍得神情痛苦地掩著心臟,最近更因肝癌不幸離世,終年70歲。肝癌是香港十大常見的癌症之一,由於肝癌初期沒有明顯病徵,因此在香港各種癌症中肝癌致命率排行第三位,其中男士的發病率較高。本文請來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何佳鈿醫生講解肝癌的成因及治療方案。

男士患肝癌比率較高 與男性荷爾蒙相關

在香港,肝癌是常見癌症中死亡率排第三,香港每年的新增肝癌個案接近一千八百宗,當中以男性較多,約每三名男患者就有一名女患者。放眼全球,根據臨床統計有些國家的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兩倍,甚至是五倍。為何男性會比女性更容易罹患肝癌,究其原因原來和男性荷爾蒙有關。「研究發現,雖然乙型和丙型肝炎是引致肝硬化及肝癌的主因,但由於肝細胞表面分佈著許多男性荷爾蒙受體,當這些受體受到男性荷爾蒙與其類似物刺激時,會導致肝臟的修復功能受到抑制,因而加速癌細胞的複製與生長,導致腫瘤變大。」

(圖片:ha.org)
(圖片:ha.org)

男性荷爾蒙的多寡與受體的表達強度可能與基因遺傳有關,而壓力、作息時間、熬夜和飲食習慣也會影響荷爾蒙分泌,因此何醫生建議男士應該要保持均衡飲食和維持規律的作息與運動,以保持荷爾蒙的平衡。

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病情延誤或未能開刀

按醫管局的統計數字,在2018年因肝癌而死亡的人數為1,487,佔所有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數10.2%。何醫生指出,由於肝臟內部沒有痛覺,即使內部長出腫瘤也不會為意,直至腫瘤變大至擠壓肝臟表面神經時才會有上腹疼痛感。「當腫瘤長大至出現腹痛、腹脹、皮膚及眼白呈微黃、食慾不振、體重下降、噁心和昏睡等症狀時,通常代表著癌細胞已大幅增生,肝癌已發展至中後期,肝功能已嚴重受損,往往病情已相當嚴重。」

(圖片:exactmedical)
(圖片:exactmedical)

肝癌的治療與其他癌症一樣,要視乎腫瘤大小、數量、位置、擴散程度、患者的年齡和其他身體狀況等作多方考慮,權衡利弊後再挑選最合適的方法。「目前針對肝癌的治療觀念仍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最好。在肝癌尚未嚴重和肝功能還算正常時,可以透過手術切除腫瘤。雖然這是根治性治療肝癌的主要方法,但適合進行切除手術的患者大約只佔求診者的五分之一。由於病人往往較遲發現患癌,腫瘤已經生長至很大,或者有多個腫瘤,甚至已向其他器官擴散,已到達無法以手術切除的程度;或是患者出現肝硬化併發,剩餘的肝臟功能不足,亦不宜開刀。」

新式治療方案選擇多 定期檢查免復發

何醫生補充「肝臟移植適用於腫瘤仍然十分細小的病人,雖然肝臟移植提供了另一種有效治療早期肝癌的方案,但肝供應不足會限制了它的應用。如果以上的治療方法都不適用,醫生會建議使用射頻消融術或栓塞化療殺死癌細胞,令腫瘤萎縮;晚期則可嘗試較新式的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即使肝癌手術完成,還須提防癌細胞復發,因為據統計所得,切除腫瘤後五年內,癌症復發率高達70%。因此術後醫生會安排病人作定期檢查,以及早察覺復發的跡象,並作出適當治療。

(圖片:read01)
(圖片:read01)

早期肝癌症狀輕 乙肝患者須提防

既然肝癌早期沒有明顯的徵狀,是否代表不能及早發現患病?何醫生建議經常飲酒、曾患乙型或丙型肝炎人士,都應定期接受監察。「因為香港的肝癌患者以乙型肝炎感染及肝硬化為主,定期檢測可以在癌變初期、病情尚輕時及早察覺,能有更多治療的選擇,增加治癒機會。」

根據亞太肝病學會的乙肝指引,高危人士如已患有肝病,應每半年一次進行腹部超聲波檢查及化驗血液中「甲胎蛋白」(AFP) 水平,以監察肝臟有否癌變;若檢查出現問題,醫生可透過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等作跟進診斷。

(圖片:IStock)
(圖片:IStock)

除了定期檢查以及早發現病變,更應在疾病出現前作出預防。「戒除煙酒和避免感染乙型肝炎是預防肝癌的不二法門,若家族成員患有乙型肝炎,應及早接受血液檢查,以確定是否已感染肝炎病毒,或身體受感染後有否產生抗體,若未受感染可立即接受乙型肝炎免疫注射,以免感染乙型肝炎及演化成肝癌。」

何佳鈿醫生,香港註冊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照片由醫生授權刊登)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