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蟎過敏致皮膚痕癢、哮喘流鼻水 3個家居清潔小貼士助改善情況

撰文:醫師Easy2022-04-13 07:21更新:2022-04-13 07:21

都市人每日忙得不可開交,最希望回家躺在床上盡情休息,豈料一上床便周身痕。這很可能是塵蟎作怪。這種肉眼難以看見的生物,一般依附在床褥被鋪上,其留下的分泌物會導致人出現皮膚痕癢、流鼻水、氣喘等過敏反應,嚴重更可致呼吸困難,在潮濕的香港特別常見。

塵蟎是一種有8隻腳、體積僅有100至400微米的生物,屬於蜘蛛的近親。它們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最佳的生長環境界乎22至26℃、70%至80%濕度之間,因此香港的氣候條件十分適合塵蟎生長。而人體的體溫、睡覺時出汗和呼吸時帶出的濕氣等,均為塵蟎帶來極佳的生長環境,故它們大多會依附在床褥、枕頭、床單、軟墊及地毯上,每平方米可能有數千個塵蟎,並以人體掉下的皮屑和毛髮為食物。

塵蟎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故大多會依附在床褥、枕頭、床單、軟墊及地毯上。(圖片:Thaihealth)
塵蟎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故大多會依附在床褥、枕頭、床單、軟墊及地毯上。(圖片:Thaihealth)

塵蟎致過敏反應因人而異 嚴重可呼吸困難

過敏是免疫系統對未知物質產生排斥的反應,這些物質又稱為致敏原,塵蟎是其中一種常見的致敏原。雖然塵蟎體積極其細小,肉眼無法看見,但身體卻能清楚感受。塵蟎的分泌物、排泄物、卵、褪皮、蟲體本身、屍體碎屑均會導致敏感症狀,其中,塵蟎的排泄物因為微小且輕,容易在空氣中飛揚及被人體吸入,當中含有一種特別的蛋白質,便是部分人產生過敏反應的元兇,這些致敏原會破壞上呼吸道黏膜,令身體產生發炎、過敏的反應,甚至有可能加劇哮喘病患者的病情。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會對塵蟎敏感。一般擁有家族過敏史、塵蟎接觸史,以及兒童或青少年出現塵蟎過敏的機率較高,例如在幼年時期曾處於高度塵蟎的環境下,便會增加過敏的風險,發病的階段較容易在童年或接近20歲時出現。塵蟎過敏可分為輕度及重度,輕度過敏會像一般傷風感冒,引發流鼻水、流眼水及打噴嚏等情況。而重度過敏則可能出現持續打噴嚏、咳嗽、鼻塞、面部有壓迫感,甚至呼吸困難、胸悶或胸痛、呼氣能聽見喘息聲及因呼吸不順、咳嗽或喘氣引發的睡眠困難。若透過皮膚接觸到致敏源,則會誘發皮膚問題,例如皮膚紅腫、痕癢,更有機會導致蕁麻疹與異位性皮膚炎。

塵蟎以人的皮屑為食物,透過皮膚接觸,會誘發皮膚問題,例如皮膚紅腫、痕癢。(圖片:helloyishi)
塵蟎以人的皮屑為食物,透過皮膚接觸,會誘發皮膚問題,例如皮膚紅腫、痕癢。(圖片:helloyishi)

抗敏藥物治標不治本 找出致敏原才可對症下藥

對塵蟎過敏的反應及症狀與一般敏感相似,如果只屬一般敏感症狀,可經由醫生處方抗敏藥物,例如抗組胺藥、消炎藥、類固醇、抗敏感眼藥水、過敏針等舒緩症狀,但效果一般較為短暫,藥力過後症狀便會復發,故只屬治標之法。若希望長期消除症狀,則可考慮使用脫敏免疫療法,因為塵蟎會令人的身體產生出一種戊型免疫球蛋白(IgE)抗體,故可透過抽血或皮膚檢測確認致敏原,以達到脫敏療效。

脫敏免疫療法可長期消除過敏症狀,減少敏感對生活的影響。(圖片:baike.qq)
脫敏免疫療法可長期消除過敏症狀,減少敏感對生活的影響。(圖片:baike.qq)

➤01限時優惠!Devitop|<AP31家庭式中型紫外線殺菌空氣淨化機> $2340(8折 - 原價$2899)。

家居抗塵蟎小貼士:

當然,最理想的治療方法是盡量減低家居塵蟎的數量,避免身體暴露於塵蟎的環境。除了勤打掃清潔外,以下還有多種方法可供參考:

1. 使用防蟎寢具

  • 坊間有不少防蟎床上用品,透過在織物上壓上膠膜、採用微細纖維和以編織或非編織方法組成,縮小纖維間的縫隙或孔洞,令結構更緊密,防止塵蟎通過。部分防蟎床上用品更會在纖維或織物上加上殺菌劑,抑制塵蟎生長。

2. 維持低濕度的環境

  • 塵蟎喜歡潮濕的環境,故可使用高效吸濕機或冷氣機確保室內相對濕度維持在50%以下,使塵蟎因乾燥而脫水致死。

3. 使用防蟎吸塵機

  • 防蟎吸塵機可清除積累的皮屑與灰塵,減少塵蟎滋生,建議每星期吸一次。另外,消委會亦提醒市民在使用吸塵機吸床褥時,宜配上沒有在地面用過的小型家具吸頭,會吸得較仔細和衞生,並應從低吸力開始調校至合適水平,避免吸力太強扯起或吸實布料。

市面上有不少防蟎吸塵機,可清除積累的皮屑與灰塵。(圖片:Shutterstock)
市面上有不少防蟎吸塵機,可清除積累的皮屑與灰塵。(圖片:Shutterstock)

4. 使用防蟎劑、水煙殺蟲劑

  • 選擇含有「防蟎菊精」成份的防蟎劑,可噴灑在吸塵袋上,達到吸塵、殺蟎的雙重效果。另外,亦可使用「水煙殺蟲劑」,並在使用後立刻以吸塵機清除積塵及麈蟎屍體,以免留下致敏原。

雖然無法完全消滅塵蟎,但透過多管齊下的方式,保持家居清潔,仍有助減少塵蟎生長,避免觸發過敏症狀。當然,若敏感情況嚴重,應盡快求醫,以免影響身體健康。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