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灸|夏病冬治 預防鼻敏感、哮喘、濕疹 適合小朋友

撰文:醫師Easy2021-07-25 03:00更新:2022-11-18 08:45

在中醫角度,要防治疾病,應從增强免疫力開始入手!踏入冬天,要輕鬆養生當然要進行「三伏天灸」;有助增加人體陽氣之餘,亦可以調節體內臟腑氣血的運行功能。更有研究指出,連續進行天灸三年,可明顯改善鼻敏感、哮喘、濕疹、怕冷等症狀,及減低疾病復發的機會。如對天灸有興趣的家長,更要好好把握特定的時間帶小朋友進行治療!

「三伏天灸」黃金時間 四貼輕鬆養生、增強體質!

天灸是一種中醫傳統療法,根據「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原則,在全年最炎熱「三伏天」及最寒冷的「三九天」進行治療。一般來說,三伏貼會利用質性辛溫透散的中藥,包括白芥子、細辛、延胡索、附子、麻黃及薑汁等材料製成糊團餅狀;敷貼於人體特定穴位上。理論上,正日做天灸的效果最佳,但若當天身體不適,仍可在前後兩、三天內進行。

藥貼會採用辛溫透散的材料如白芥子、細辛、延胡索、附子、麻黃及薑汁等。(圖片:gloryin)
藥貼會採用辛溫透散的材料如白芥子、細辛、延胡索、附子、麻黃及薑汁等。(圖片:gloryin)

2022~2023年「三伏天灸」貼藥日期:

  • 初伏:2022年12月20日~2022年12月27日

  • 中伏: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7日

  • 末伏:2023年1月9日~2023年1月16日

  • 加强貼:2023年1月18日~2023年1月25日

天灸在臨床應用範圍相當廣泛,對以下五大類病症尤其有效,包括呼吸系統疾病如鼻敏感、哮喘;消化系統疾病如胃病、小兒消化不良;婦科病如經痛、月經不調或子宮肌瘤;關節問題如風濕、關節炎及一般的身體調理如手腳冰冷、失眠等。

而貼藥位置未必相同,主要集中在背部、腹部或四肢的穴位。以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為例,常用穴位有:大椎穴、肺俞穴、膏盲穴等,普遍來說,每次治療會貼6-8個位置;但每個人體質、皮膚狀態不同,藥物比例、施灸的位置及實際時長均不可一概而論,要先通過註冊中醫師「望聞問切」診斷求診者情況後再決定。

(圖片:NONGS)
(圖片:NONGS)

普遍而言,三伏貼並不是貼越久,效果越好。建議成人每次敷貼約2至4小時,幼童則只需15-30分鐘。如於過程中覺得灼熱難受,可提前移除藥貼。在治療之後,敷貼處皮膚或會出現局部發紅的情況,少數人士會有刺痛感或起水泡,皆為正常;有部分情況更會出現色素沉著,視乎個人新陳代謝,多於數星期至數月後自行消退。

小朋友都可以做天灸?治療哮喘、鼻敏感有奇效!

「天灸」近年越趨普及,亦有不少家長帶小朋友進行療程,到底真的有效嗎?其實一般兩歲或以上的幼童已適合做治療,除了可提升免疫力,更可以預防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如鼻敏感、哮喘或濕疹等。而且根據觀察,年齡越小,恢復能力亦較快;因此完成一到兩次天灸療法,配合適當飲食後,體質就會有明顯改善。

天灸療程「早鳥優惠」

由於天灸需要完成不少於三貼,因此除了選擇信譽良好的中醫館外,中醫館的分店地區是否便利亦非常重要!醫師Easy為讀者推薦不同地區有提供優惠的療程。

於沙田石門、大埔及西貢共有四間分店的足怡莊理健中醫,提供多元化的醫療養生服務,除了中醫診治、針灸、拔罐、穴位按摩,更有傳統的「三伏天灸」療程,助大家輕鬆養生度過夏天。

足怡莊理健中醫|<三伏天灸>一次貼$180、三次貼$380、四次貼$420。

而於旺角、油麻地及荃灣共三間分店的宏康醫道綜合中心,以傳統中醫結合現代醫學為客人服務。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的養生服務,範圍包括:內服中藥、針灸、中醫美容、脊椎復位、跌打、耳穴、濕疹治療等。而且限時內可以優惠價購買「三伏天灸」療程,更額外送送溫灸療法 價值$450(一伏)。

宏康醫道綜合中心|<鼻敏感剋星-天灸療法(三伏)送溫灸療法 價值$450(一伏)>$488(43折 - 原價$1148)。

治療期間要戒口 免生不良反應

中醫建議進行天灸前後最好戒口,忌吃生冷食物如西瓜、魚生等,以免進一步損害陽氣。而治療期間也不應進食刺激、辛辣、肥甘厚膩、生痰助濕或容易引起「過敏」的發物,如麻辣火鍋、牛肉、蝦蟹海產、雞蛋等。敷貼位置在數小時內不宜以冷水清洗,未來數天亦須避免在烈日下曝曬,減低對皮膚的刺激。除了天灸治療外,這段時期也可透過食療及中藥治療來加强療效,雙管齊下。

「三伏天灸」不是人人適合 進行前先評估體質

雖然天灸治療簡單方便、副作用少但並非人人可做,出現以下六項情況人士均不適合進行。

  • 1. 正值感冒、發燒、體弱人士

  • 2. 體質濕熱、燥熱而時常口苦面熱

  • 3. 孕婦或女士正值經期(因用藥溫熱,可致月經流量過多。)

  • 4. 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糖尿病、惡性腫瘤等病的患者

  • 5. 兩歲以下的嬰孩(皮膚過於幼嫩,未必適合。)

  • 6. 皮膚有嚴重過敏、瘡瘍已潰或有藥物過敏病史人士

Source:HK01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