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刷|長短闊窄選牙刷4標準助潔齒防蛀牙 刷毛變這樣即換牙刷!

撰文:關頴琪2021-07-18 09:00更新:2021-08-05 07:17

刷牙是每天必做的事,但假如刷牙馬虎,就有可能引起蛀牙和牙周病等牙齒問題。為了保持牙齒健康,自信露齒笑,除了要注意刷牙的方法,選擇一支適合自己的牙刷都非常重要,日本節目《日本人の3割しか知らないこと》請來專家講解選牙刷的方法,原來只是需要一隻手指?

引述日本節目《日本人の3割しか知らないこと》,牙科醫生提到牙刷的刷頭寬度和整支牙刷的長度會大大影響刷牙的成效,假如選得不對,牙齒很多隱蔽位置都可能會刷不到。

牙刷的刷頭寬度和整支牙刷的長度會大大影響刷牙的成效.(Unsplash@diana_pole)
牙刷的刷頭寬度和整支牙刷的長度會大大影響刷牙的成效.(Unsplash@diana_pole)

牙刷怎樣選?

▼節目找來牙刷專門店的人員介紹揀牙刷的方法,過程只需一隻大拇指?(按圖了解👇👇👇)

揀牙刷貼士(01製圖)
揀牙刷貼士(01製圖)
揀牙刷貼士(01製圖)
揀牙刷貼士(01製圖)
揀牙刷貼士(01製圖)
揀牙刷貼士(01製圖)
揀牙刷貼士(01製圖)
+7
  • 1. 牙刷長度

首先如常地用手握着牙刷,下方可以預留約1厘米的位置,然後將拇指伸直指向刷頭。如果拇指伸直就碰到刷頭,專家認為這就是太短,最好是拇指伸直後與刷頭之間有些許距離。因為太短的牙刷不利清潔較入的牙齒,較容易引起蛀牙。

拇指伸直後應與刷頭之間有空隙,碰到刷頭,就是太短。(《日本人の3割しか知らないこと》截圖)

專家亦提到臼齒或者是智慧齒的後方位置經常會被忽略,常常會刷不乾淨,殘留污垢。

口腔較入的位置經常會被忽略,常常會刷不乾淨,殘留污垢。(《日本人の3割しか知らないこと》截圖)
口腔較入的位置經常會被忽略,常常會刷不乾淨,殘留污垢。(《日本人の3割しか知らないこと》截圖)

▼長期口腔清潔不當會導致牙周病,到底牙周病有什麼症狀?(按圖了解👇👇👇)

牙周病症狀(01製圖)
牙周病症狀(01製圖)
牙周病症狀(01製圖)
牙周病症狀(01製圖)
牙周病症狀(01製圖)
牙周病症狀(01製圖)
牙周病症狀(01製圖)
+3
  • 2. 刷頭寬度

刷頭寬度最理想是剛剛好兩隻門牙的闊度,但你在店舖總不能把牙刷放近門牙做比對,於是專家就建議大家改用拇指,因為拇指第一關節的闊度,和兩隻門牙的闊度非常相近,所以最理想的刷頭應該是被拇指關節蓋住時,見到少許刷毛。

最理想的刷頭應該是被拇指關節蓋住時,見到少許刷毛。(《日本人の3割しか知らないこと》截圖)
最理想的刷頭應該是被拇指關節蓋住時,見到少許刷毛。(《日本人の3割しか知らないこと》截圖)

如果刷頭太短,便難以確保可以徹底刷到牙齒的每一個角落;如果刷頭太長,則無法貼合牙齒表面,一樣不利清潔。

同場加映:了解蛀牙的不同階段及嚴重後果(按圖了解👇👇👇)

蛀牙階段知多啲!(01製圖)
初期:剛開始的蛀牙多由琺瑯質開始,這時病人未必有明顯感覺(01製圖)
中期:蛀牙開始進入象牙質,或會出現可逆性牙髓炎,令患者在喝冷水時感痺痛(01製圖)
後期:蛀牙已深入象牙質及牙髓,患者會出現不可逆性牙髓炎,會帶來嚴重痛楚(01製圖)
蛀牙不解溪決會有什麼嚴重後果?(01製圖)
1.  根尖牙周炎(01製圖)
2. 咽峽炎(01製圖)
+2

相關文章:【牙痛】蛀牙不痛或神經已壞死 進食後立即刷牙預防不了蛀牙?

以上就是專家介紹的揀牙刷方法,節目中除了如何揀牙刷,其實專家都有提到應該要什麼時候更換牙刷。

▼揀好了適合自己的牙刷,就要按圖了解正確的刷牙方法👇👇👇

刷牙正確方法(01製圖)
刷牙正確方法(01製圖)
刷牙正確方法(01製圖)
刷牙正確方法(01製圖)
刷牙正確方法(01製圖)
刷牙正確方法(01製圖)
刷牙正確方法(01製圖)

相關文章:起床先飲水定刷牙傷腸胃?電動牙刷無咁好?刷牙5步牙刷要咁揸!

看刷毛知要換牙刷?

一般建議牙刷平均使用約一個月就應該更換,但節目中專家指出比起使用時間,使用次數更加重要。刷毛在經常反覆的使用後會變得蓬鬆,當我們反轉刷頭的時候,能夠見到散開的刷毛,那就代表需要換新的牙刷。

刷毛經反覆使用後會變得蓬鬆,並會滋生細菌,當反轉刷頭見到散開的刷毛,就該換新的牙刷。(《日本人の3割しか知らないこと》截圖)
刷毛經反覆使用後會變得蓬鬆,並會滋生細菌,當反轉刷頭見到散開的刷毛,就該換新的牙刷。(《日本人の3割しか知らないこと》截圖)

因為牙刷在使用的同時,其實會令刷毛出現耗損,所以刷毛會變得鬆散,同時會滋生細菌。如果繼續使用這樣殘舊的牙刷,可能會反過來傷及牙齦。因此見到刷毛開始蓬鬆起來的時候,就應該更換新牙刷了。

(資料來源:《日本人の3割しか知らないこと》)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