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模式影響ADHD兒童病情?觀察子女日常及早治療比成績更重要

撰文:吳梓楓2021-11-04 05:00更新:2021-11-25 07:51

近日有新確診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的家長開始為子女升學問題擔心,知道傳統學校功課較多,考慮讓小朋友轉讀國際學校,希望功課量越少,孩子便不用虛耗整晚時間在功課上。但對於患有ADHD的小朋友來說,轉讀國際學校是否真的較為適合?

ADHD學童延遲診斷,會令他們於成長期間花額外時間完成功課及溫習,承受不必要的痛苦。(Getty Images)
ADHD學童延遲診斷,會令他們於成長期間花額外時間完成功課及溫習,承受不必要的痛苦。(Getty Images)

傳統學校反有助評估ADHD學童病情

據精神科專科醫生李允丰指,雖然國際學校有不少優點,但對於一個ADHD學童來說,就讀國際學校同樣有其難處。17歲的Michael(化名)的艱辛經歷就是一個好例子。他就讀國際學校十三年級,去年起需要準備IB公開試及報讀大學,這兩年因為功課量大增,壓力亦隨之日益上升,溫習時無法集中精神,每次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處理一件事,令學習效率大減。

回顧中小學階段,他雖然活躍,但不至於無心向學,而自升上中學後,他的成績漸漸滑落,經常交不到功課,至現在準備公開試需要更努力溫習,始知實在非常吃力,逐與父母一同求診,諮詢下發現他其實自小已有ADHD徵狀,只是一直未被發現。醫生評估實際病情後,Michael終獲得適切治療。

上述例子可見,ADHD學童延遲診斷,會令他們於成長期間花額外時間完成功課及溫習,承受不必要的痛苦,亦會增加發生意外的風險。雖然傳統學校的功課量及考試較多,每年更可能羅列班中排名,但這反而有助客觀評估病情的指標。

ADHD學童就讀國際學校未必可獲適切照料。(Getty Images)
ADHD學童就讀國際學校未必可獲適切照料。(Getty Images)

醫生籲家長多留意學童成長變化

李允丰醫生認為,由於ADHD沒有一套標準量化專注程度,有時侯需要透過成績好壞來衡量治療成效等等,尤其小朋友未必能準確地發映食藥後的感受,需要倚賴這種間接指標。相反,國際學校的對學生評核方式不同,分數有時只分為「仍需努力」、「達到預期」或「超過預期」等級,老師的評語亦傾向正面,所以未必能準確衡量治療成效。

李允丰醫生指,國際學校固然有自己的好處,例如國際學校傾向小班教學,老師或更容易察覺到小朋友的實際情況及跟進病情。相比之下,在傳統學校就讀,尤其是純粹專注力不足的患者,老師或以為他們只是相對文靜,未必能發現到他們「夢遊太空」,直至考試成績出爐才略知一二。再者,多間國際學校本身亦有駐校社工或輔導員,可為每一個學生跟進個案。

選擇就讀傳統學校或國際學校,當然有其他因素要考慮,例如經濟狀況、中文程度及學校歷史。對於ADHD患者來說,雖然國際學校的功課量可能較少,但亦較難衡量治療成效,家長及老師應多留意小朋友日常生活的變化,透過觀察成長的改變及學業成績的起落,判斷他們是否有相關問題,從而求醫確認是否需要治療,才是應對病情的最有效方法。

精神科專科醫生李允丰。
精神科專科醫生李允丰。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