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側彎|全港5%人患上 頭痛便秘可能源於此?治療方法有新突破

撰文:醫師Easy2021-12-03 08:52更新:2021-12-22 02:46

脊椎是人體重要的支柱,當脊椎移位或彎曲,輕則會導致頭痛、腰痛、便秘、手腳麻痺,重則會導致骨骼變形、呼吸困難。「脊椎側彎」是指脊椎向左或向右彎曲大於十度至呈現「C」形或「S」形。原來全香港約有5%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脊椎側彎,我們每個人或身邊的親朋好友,都很有可能已患上「脊椎側彎」。下文將會與大家詳細介紹這種常見疾病,包括這種病的成因和影響、如何自我檢查及比較各種治療方法。

脊椎側彎是指脊椎向左或向右彎曲大於十度至呈現「C」形或「S」形,香港約有5%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脊椎側彎。(圖片:shutterstock)
脊椎側彎是指脊椎向左或向右彎曲大於十度至呈現「C」形或「S」形,香港約有5%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脊椎側彎。(圖片:shutterstock)

脊椎側彎患者當中,有80%屬於原因不明的先天性問題,通常在兒童10歲左右剛開始發育時出現,餘下20%則可以在任何年齡出現,成因五花百門,可能是長期站立或坐著的姿勢不當,也可能是搬動重物時的姿勢,也可能是隨年齡增長鈣質流失有關。

脊椎側彎的成因及影響

脊椎側彎與遺傳及日常姿勢有一定關係,父母有脊椎側彎,子女出現脊椎側彎的機率也會較高。大部分患者在出世時並無異常,在長大後才慢慢出現,脊椎側彎通常都是在10至20歲之間病發,惡化速度也比其他年齡來得快,估計和脊骨處於發育階段有關,而女生發生的機率則是男生的8至9倍。

側彎少於20度時,屬於輕度脊椎側彎,有時並不容易察覺,因此對生活也無太大影響,但如果在兒童及青少年期不及早發現並糾正,患者很容易便會發現成中度及嚴重的脊椎側彎。當側彎惡化至20至40度時,便屬於中度脊椎側彎,患者由於脊椎兩側肌肉不平衡,會出現身體左右不對稱,高低膊、寒背、腰部左右不對稱及盤骨側傾等問題,影響到外觀,女性更可能有左右胸部高低不對稱的情況,阻礙日常社交和心理發展。

當側彎一旦到達40度以上,便屬於嚴重的脊椎側彎,這時背部會變得畸型。(圖片:canva)
當側彎一旦到達40度以上,便屬於嚴重的脊椎側彎,這時背部會變得畸型。(圖片:canva)

當側彎一旦到達40度以上,便屬於嚴重的脊椎側彎,這時背部會變得畸型,不但影響外觀,更會影響患者的心肺功能。因此,即使未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或產生疼痛,脊椎側彎的問題亦不能輕易忽視。

如何自我檢查脊椎側彎

中度及嚴重的脊椎側彎,可靠觀察而直接察覺,患者病症包括:肩膀兩邊高低不一、肩胛骨左右不對稱或凸出、臀部、盆骨或腰部不對稱、身體向一邊傾斜、肋骨或腰部隆起等。但輕度的脊椎側彎,由於彎曲不明顯,因此比較難直接察覺。因此,如要自我檢查脊椎側彎,可以進行「亞當式前彎」測試,方法如下:

  • 1.雙腳站直,身體向前方彎曲大約45至90度,雙手向下方放鬆伸直

  • 2.然後請家人或朋友從旁進行觀察肩膊、肩胛骨、腰部有沒有不對稱

  • 3.如果從水平線看,背部平整,兩邊對稱,就代表脊骨正常

  • 4.如果背部出現歪斜,或者一邊肩胛骨突出或凹陷,就是有脊椎側彎的可能

如懷疑自己患有脊椎側彎,可再找專業的醫生進行X光及水平儀的裝置的詳細檢查。

認識3D八軸整脊機器人矯正 治療脊椎側彎的新舊方法

治療脊椎側彎一般有三種方法:第一,是進行物理治療、針對性運動和伸展運動,第二,是使用度身訂造的支架以緩減或阻止側彎惡化,第三,最對嚴重的情況會進行手術矯正。

但近年,除了以上傳統的方法,亦愈來愈多人使用先進的儀器進行治療。其中3D八軸整脊機器人是台灣根據美國整脊技術,綜合超過16年臨床經驗的科技結晶,儀器以精準的電腦程式代替人手進行各種物理治療及伸展運動,使進行伸展的力度及角度不再因人而異,讓傳統的物理治療、針對性運動和伸展運動發揮最大的功效。而且,以往一些人手難以做到但非常有效的矯正動作,如倒立、自身體重牽引以背部肌肉鍛鍊可以透過儀器得以實現,讓物理治療提升到另一層次。

3D八軸機器人不但可以配合X光結果同時治療頸椎、胸椎、腰椎的痛症,亦解決困擾都市人經常因久坐辦公室,或工作重覆性動作而引起的長期痛症。(圖片:Dr.PAIN)
3D八軸機器人不但可以配合X光結果同時治療頸椎、胸椎、腰椎的痛症,亦解決困擾都市人經常因久坐辦公室,或工作重覆性動作而引起的長期痛症。(圖片:Dr.PAIN)

3D八軸機器人現時全港只有2台,不但可以配合X光結果同時治療頸椎、胸椎、腰椎的痛症,亦可進行消除肌肉勞損、舒緩酸麻痛楚、脊柱側彎錐體矯正、椎間盤突出等困擾都市人經常因久坐辦公室,或工作重覆性動作而引起的長期痛症。

現時,於香港可在「Dr.PAIN」疼痛管理專家找到3D八軸整脊機器人的治療服務,而Dr.PAIN亦有各種其他先進的儀器及專業的醫護團隊為你服務。如有脊椎側彎或任何長期痛症都可以尋求Dr.PAIN 的協助。

(資料由客戶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