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檢查|體檢套餐便宜別貪 隨時浪費金錢 錯失治療黃金時間

撰文:醫師Easy2022-05-03 02:00更新:2022-05-03 02:00

近年來許多疾病都有年輕化趨勢,癌症也不例外,而且許多風險因素都還處在不明階段。跟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統計,在2019年,本港五大常見癌症依次為肺癌、大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肝癌。定期進行身體體檢,不僅有助於管理健康和預防疾病,及早診斷和治療可以提高治癒的機會。以癌症為例,癌變的速度快,若錯失治療的契機,將造成無可挽救的損失。坊間有很多體檢中心和林林總總的癌症篩選檢查,相信很多人不知道怎麼選擇。本文將分析定期體檢對預防疾病和癌症的重要性,並介紹癌症篩查檢測優惠 。

近年香港人對健康的關注程度明顯提升,不少人都知道健康檢查的重要性,並會定期預約進行體檢。(圖片:shutterstock)
近年香港人對健康的關注程度明顯提升,不少人都知道健康檢查的重要性,並會定期預約進行體檢。(圖片:shutterstock)

體檢重在「預防疾病」和「及早治療」 宜定期進行檢測

體檢有兩個要點,就是「預防疾病」和「及早治療」。在「預防疾病」方面,定期進行體檢有助發現偏離健康的指數,例如血壓、血糖、膽固醇等水平是否過高或過低,讓您更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當有明確方向,生活飲食較健康,讓醫生幫助您避免多種疾病並及早發現其他疾病,例如患癌風險,特別是對有家族疾病史的高危人士而言尤其重要。

此外,體檢亦有助發現潛藏的疾病,尤其是癌症初期都沒有明顯病徵,如果及早發現,並在癌症初期及時阻止病情惡化,「及早治療」增加治癒效果和復原速度。加上癌病惡化速度不可預知,所以醫生建議應每年進行一次癌症檢測。

不少癌症個案都是發生在平日生活健康、不煙不酒的人身上,因此及早識別患癌風險,阻止病情惡化相當重要。早期癌症檢測就是有效的方法。(圖片:shutterstock)
不少癌症個案都是發生在平日生活健康、不煙不酒的人身上,因此及早識別患癌風險,阻止病情惡化相當重要。早期癌症檢測就是有效的方法。(圖片:shutterstock)

癌症是香港頭號殺手 眾多癌症測試怎選擇?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的數據,在2019年登記死亡人數當中有30.5%死於癌症,而首五類致命的癌症依次為肺癌、大腸癌、肝癌、乳癌及胰臟癌。一般以言,不同種類的癌症會有不同的徵狀,而早期癌症的徵狀並不明顯,加上近年癌症有年輕化的趨勢,因此20歲便可以開始進行定期癌症檢測。

世界上有過百種癌症,不同年紀和性別可以患上不同的癌症。踏入30的女士應注意子宮頸癌,而男士則應注意睾丸癌。40至50歲的可特別針對大腸癌、肝癌、胃癌、肺癌、乳癌、卵巢癌做檢查。隨著年紀增長,癌症發病率也會隨之攀升,因此50歲後的癌症檢測範圍應更廣。在網上搜尋「癌症檢測」,可見五花八門的篩查癌症檢測項目,作為大眾自行選擇確實非常困難。

踏入30的女士應注意子宮頸癌,而男士則應注意睾丸癌。(圖片:shutterstock)
踏入30的女士應注意子宮頸癌,而男士則應注意睾丸癌。(圖片:shutterstock)

選擇體檢只著重便宜、方便? 忽略2大重點隨時得不償失

除了檢測項目之外,體檢中心的選擇也相當多。不少人往往只會以收費和交通因素為選擇前提,忽略「負責體檢人員的專業和經驗」及「領取報告的安排和後續服務」。

其實選擇適合自己的檢測只是第一步,領取檢測報告是緊接的下一步。在專科醫療中心,篩查均由專業且經驗豐富的護士和醫生進行,了解客戶或病人需求後定制合適的化驗、 影像及內鏡檢查,提供更具目標性的體檢計劃。中心人員亦會主動關心追蹤報告,確保報告正確無誤,縮短等候時間。報告會由專科醫生面診詳細解說,並提供後續醫療建議與治療。這類型一站式服務,包括檢查、講解報告、診斷至治療等支援,一條龍服務更具成本效益,全方位守護客戶或病人健康。

要注意領取報告後,體檢中心會否安排講解服務,解釋報告上各項數據的含意,並作出相應的健康建議。(圖片:shutterstock)
要注意領取報告後,體檢中心會否安排講解服務,解釋報告上各項數據的含意,並作出相應的健康建議。(圖片:shutterstock)

及早關注癌症高風險 從篩查套餐檢查開始

為呼籲大眾及早開始關注癌症風險,多間銀行包括匯豐銀行、恒生信用卡、中銀信用卡、中信銀行(國際)、易辦事等,現時跟專科醫療中心「滙潼醫療」合作推出精選優惠,可以四折優惠價,即$1,960獲得一次全方位癌症指標檢查服務(原價 $4,900),同時歡迎使用消費券。檢查報告更由中心專科醫生當面解讀。如果選擇進行個人化「定制體檢」,也可以享受中心自設折扣優惠。

滙潼醫療提供專業的全方位癌症指標檢查,項目包括癌症指標及相關檢查(血液、大便測驗及幽門螺旋菌測試),覆蓋大腸癌、胃癌、肝癌、膽管癌、胰臟癌、鼻咽癌、肺癌;針對女士會再額外包括乳癌和卵巢癌,男士則包括前列腺癌和睪丸癌。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