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孩營養|突擊街訪貓狗奴-日常點幫主子保健?薑黃素功效最全面

撰文:醫師Easy2022-07-22 09:00更新:2022-07-22 09:37

疫情持續,病毒依然無處不在,令一眾寵主人心惶惶;貓咪狗狗的日常活動量比較大,非常容易會接觸到細菌。想預防毛孩生病,最直接就是留意牠們本身的營養是否足夠!由根源改善身體,最簡單直接當然是從飲食方面入手。作為新手貓奴的小編,亦希望主子可健康快樂成長;所以日前特意進行了突擊街訪,了解一下各位主人最擔心寵物會出現的健康問題,以及日常幫毛孩調理保健的方法。

擔心毛孩「年紀大機器壞」 關節炎、皮膚病最難搞

小編親身訪問多位主人後觀察到,原來大部分都擔心毛孩會「年紀大機器壞」,步入中老年時容易周身病痛;尤其是一些小型犬如貴婦、哥基等品種,受到先天遺傳因素影響,關節出現問題的情況十分常見。加上如果狗狗超重的話,亦會增加四肢的負擔,令到關節磨損嚴重,從而引致發炎,行動時會產生疼痛。亦有狗主表示因香港天氣長期悶熱潮濕,而狗狗又需要經常外出活動,毛髮易滋生細菌導致皮膚病;不單會紅腫掉毛,就算情況好轉也十分容易復發。

而有貓奴指出,「腸胃不適」和「口腔炎」是主子最常見的兩種疾病;不會休息幾天就能自然痊癒,一定要即時求醫,及後更需要長期監控飲食、留意營養攝取以盡早恢復、預防復發。昂貴的醫療費用亦是其次,看到貓貓身體難受,奴才心裡也會感到不舒服。

5個方法預防寵物生病!養出健康體質

其實許多寵物患病的主要原因,都與「免疫力」有關。貓狗和人類一樣,都要靠免疫系統抵禦細菌、病毒的入侵;一旦免疫力不足夠,未能發揮最大功能,便容易出現健康問題。如想毛孩保持身體健康,可由下列五個方法著手。

  • 1. 均衡飲食

  • 2. 攝取足夠水份

  • 3. 保持運動以控制體重

  • 4. 留意居住環境的衛生

  • 5. 進食保健品助補充營養

有奴才在訪問期間都表示,平日已有向毛孩餵食營養補充品的習慣,多數是魚油、維生素或益生菌等。同時亦有主人坦言,坊間太多不同種類的寵物保健品,但不清楚哪一款功效較為全面可靠。小編進行資料搜集時發現,原來很多寵物疾病都是由「炎症」引起,包括:身體組織受破壞、纖維化及壞死、腦病、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關節炎,甚至是癌症;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幫貓咪狗狗們遠離炎症!

天然成分薑黃素 科研證消炎、抗氧化功效佳

時下的寵物營養補充品選擇越來越多,小編留意到「薑黃素」成為近年大熱的保健之選;它來自於天然食材,如薑黃、咖哩和芥末等。薑黃素具有顯著的抗菌消炎功能,可帶動有益於關節、細胞炎症而引起的變異,可以改善很多上述提及的疾病;同時發揮很好的止痛效果,更可媲美傳統常用的止痛劑;特別適合關節有問題的寵物服用。不單讓毛孩活動更靈活,甚至能預防癱瘓。

皮膚問題亦是寵物另一個健康剋星,由於香港春夏天濕氣超級重,貓咪狗狗的毛髮太厚會令黴菌積聚,更加容易出現發炎情況。掉毛紅腫不在話下,毛孩還會抓個不停而導致身上出現一個個傷口。想有效改善以上情況,除了要保持室內環境乾爽衛生,減少毛孩接觸到致敏原的機會;還可讓牠們適時服用薑黃素以降低炎症細胞的活性,不單能夠舒緩痕癢等症狀,亦可加速傷口癒合和幫助更新皮膚層。

而早前亦不少科研,也表明薑黃素對身體有非常多的好處。

  • 英國癌症研究中心 證實:薑黃素富含抗氧化成分,能夠中和體內自由基,保護細胞避免損壞,預防老化;有益健康之餘,對抑制腫瘤細胞生長亦尤其有效,可減少中老年貓狗患上頑症的機會。

  • 日本松濱南方醫院 發表的研究指出:薑黃素可幫助緩解腸胃道問題,當中的活性成分通過刺激腸道益菌生長,抑制害菌,有效調節主子腸道的健康。

  • 美國紐約市大學及亨特學院 的報告顯示:薑黃素的抗發炎機制會影響好壞記憶的形成,從而減少壓力荷爾蒙。

如果日常給予毛孩進食適量的薑黃素,有助促進代謝,能夠護肝、維持腸胃健康及良好的心血管功能。但主子於日常飲食中較難攝取到薑黃素,到底怎樣才可以幫牠們補充適當營養呢?

怎樣選擇「薑黃素」保健品?加拿大入口、GMP認證生產夠可靠!

自從街訪後,小編也開始為家中貓貓保健;希望幫牠增強體質,預防各種疾病;不單可減少未來的醫療支出,最重要的是想看到主子能開心愉快度過每一天。經過一番比較,最後選定由加拿大入口、選用先進的 GMP 認證的生產技術的 Petzential 薑黃素寵物營養補充品 (90粒),內含95%薑黃提取物 (500 毫克) ,全天然、絕不含任何基因改造成份或化學防腐劑,貓狗都適合食用。

日常餵食時可根據樽身上面的建議指引,原粒膠囊或者打開膠囊,將粉末與寵物糧混合進食;就能幫主子增強免疫力。

除了薑黃素之外,Petzential 還有推出不同系列的寵物補充品,各位貓狗奴也可因應毛孩的需要,再慢慢選擇最適合的去保障各位主子的健康!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