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士身體檢查2024|男士體檢推介 男性常見疾病一覽

撰文:健康Easy2024-01-18 04:05更新:2024-01-18 04:05

【男士身體檢查2024】據衛生署資料顯示,男士一般很少主動尋找醫療意見,即使身體已有明顯病徵亦會諱疾忌醫,拖得就拖;久而久之就會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期。當病情不幸惡化時,身體狀況就會一落千丈,治療效果亦會較低,最後有機會釀成不可逆轉的健康影響,甚至死亡。因此,健康Easy 建議不同年齡的男士按照自己需要,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健康Easy 建議不同年齡的男士按照自己需要,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圖片: FreePik)
健康Easy 建議不同年齡的男士按照自己需要,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圖片: FreePik)

【男士身體檢查2024】男性常見疾病(癌症相關)

癌症是香港的頭號殺手,根據醫管局2019年的數據顯示,男性頭五位致死的癌症分別是肺癌、大腸癌、肝癌、前列腺癌及胃癌,估計主因是大部分男性日常飲食不均衡、多肉少菜、喜煙酒、少運動,同時亦忽略生殖系統健康。當年紀逐漸上升,各種身體問題就會湧現,如脂肪肝、肝硬化、便秘等,繼而引發癌症。

根據醫管局2019年的數據顯示,男性頭五位致死的癌症分別是肺癌、大腸癌、肝癌、前列腺癌及胃癌 (圖片: FreePik)
根據醫管局2019年的數據顯示,男性頭五位致死的癌症分別是肺癌、大腸癌、肝癌、前列腺癌及胃癌 (圖片: FreePik)

【男士身體檢查2024】男性常見疾病(心血管相關)

除了癌症,心血管相關的疾病亦是男性致死的常見疾病之一;單在2020年,已有超過3,500位男士死於心臟病。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成因為吸煙、高脂飲食、少運動、肥胖、三高、糖尿病、家族性遺傳等因素,再加上血管的彈性會隨年齡而減少,繼而出現血管硬化、增厚的現象,容易出現高血壓及心臟問題。如果曾頻繁地出現心絞痛、容易氣促、臉色蒼白、噁心、嘔吐等症狀,則有機會是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先兆。

如果曾頻繁地出現心絞痛、容易氣促、臉色蒼白、噁心、嘔吐等症狀,則有機會是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先兆 (圖片: FreePik)
如果曾頻繁地出現心絞痛、容易氣促、臉色蒼白、噁心、嘔吐等症狀,則有機會是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先兆 (圖片: FreePik)

【男士身體檢查2024】男性常見疾病(荷爾蒙相關)

別以為只有女性才會荷爾蒙失調,男性亦會出現荷爾蒙失調及更年期,有機會造成情緒問題、性功能障礙、精神變差、集中力下降、失眠、暗瘡等健康問題。

【男士身體檢查2024】男性常見疾病(生殖系統相關)

  • 前列腺肥大症

一般出現在中老年男士身上,當腺狀組織不斷肥大,就有機會嚴重堵塞尿道,阻礙正常排尿。大部分患者初期都不會發現任何病徵,但當身體出現經常尿急、等尿、尿頻、夜尿、小便流量微弱、小便時灼痛等情況,就必須盡快求醫。若病情持續惡化,膀胱將會無法排尿,導致下腹腫脹和疼痛。

  • 性功能障礙

早洩、陽萎等症狀均可視為性功能障礙,受心理及生理因素所影響,包括精神壓力過大、焦慮、藥物影響、酗酒、吸煙、睡眠不足、長期病患等。一旦出現性功能障礙,男士可與伴侶多作討論,嘗試轉變性習慣,並積極尋求專業意見。

早洩、陽萎等症狀均可視為性功能障礙,受心理及生理因素所影響 (圖片: FreePik)
早洩、陽萎等症狀均可視為性功能障礙,受心理及生理因素所影響 (圖片: FreePik)
  • 不育

一對有正常性生活的夫婦,如果在一年內持續地沒有採取避孕措施,又未能成功懷孕,就會被診斷為不育。不育的原因很多,男女雙方均有機會不育;男性角度而言,精子產量及質素低下、性功能出現障礙、陽萎、早洩、精子移動出現問題等都有機會造成不育。男性可透過檢驗自己的精子及生殖系統健康,再作出生育計劃。

精子產量及質素低下、性功能出現障礙、陽萎、早洩、精子移動出現問題等都有機會造成不育 (圖片: FreePik)
精子產量及質素低下、性功能出現障礙、陽萎、早洩、精子移動出現問題等都有機會造成不育 (圖片: FreePik)
  • 性病

若陰莖流出異常分泌、小便時感到痛楚或不適、生殖器部位出現紅疹、潰瘍、水泡或疣、生殖器痕癢或過敏,就有機會染上性傳染病。常見的性傳染病包括滴蟲、性病疣、生殖器疱疹、淋病、梅毒、衣原體感染、愛滋病等。要預防性病,除了要避免擁有多個性伴侶及共用性用品,並要採取安全措施外,更應定期進行性病體檢,防患未然。

【男士身體檢查2024】男士身體檢查合集

男士常見的疾病不外乎以上幾項,讀者可以因應自己的年齡、性經驗、身體狀況、生活習慣(酗酒、吸煙等)及家族病史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男性體檢。

  • 如有任何商品行銷商業合作,歡迎致電3582 8366或電郵至cs@eceasybook.com聯絡醫師Easy業務部洽談。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