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庸懶 缺乏動力 病識感低 思覺失調症的困局

撰文:專科醫生2022-07-08 05:00更新:2022-07-08 06:41

思覺失調意指思想及感覺出現失調,患者除了會有妄想及幻覺等陽性症狀,亦會出現抑鬱及社交退縮等陰性症狀。雖然傳統抗精神病藥有助改善陽性症狀,但重度鎮靜的特性容易令患者覺得昏昏欲睡、「轉數慢」。此外,傳統藥物副作用亦較多,容易令病識感較差的患者抗拒持續治療,增加復發風險;新一代藥物療效顯著,而且副作用較少,配合復康計劃雙管齊下,有助他們走出陰霾,達至康復。

家俊(化名)十幾歲時確診思覺失調,當年透過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幻覺與妄想的症狀早已消失,病情亦十分穩定,惟他一直未有再向前踏多一步,反而出現社交退縮,只顧留在家中度日。他的家人擔心給予家俊太多壓力,認為只要沒有病發便能接受,故他康復之後一直未有投身社會工作。直至現時,家俊年紀漸大,生活卻依然頹廢,彷彿走不出思覺失調的陰霾。

人格萎謝加速腦部退化

精神科專科陳仲謀醫生指出,藥物透過調節腦神經末梢分泌物「多巴胺」的失衡,消除幻覺與妄想等陽性症狀,其治療效果能夠輕易被分辨出來,但陰性症狀就較難「斷尾」,需要配合各種復康計劃,例如認知行為治療、社交技巧訓練及就業輔助等,減少患者的心理困擾,改善及提升對生活及工作的動機,幫助他們盡早投入社會。

病向淺中醫是治療思覺失調的關鍵,與絕大部分病症一樣,切忌拖延診治。陳醫生稱,如果沒有正視陰性症狀的問題,或會引致人格萎謝(Personality Deterioration)。研究指出,延誤診治思覺失調或會對腦部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而且每次復發都可能會引致腦部萎縮而加速其認知功能退化,再接受治療或重建生活就變得更困難,故患者用藥的依從性尤為關鍵。

精神科專科陳仲謀醫生指,思覺失調屬於慢性疾病,漏服或拒服藥物的情況十分常見。
精神科專科陳仲謀醫生指,思覺失調屬於慢性疾病,漏服或拒服藥物的情況十分常見。

長效藥物助逆轉病情

隨著藥物技術改進,陳醫生指新一代藥物彷如標靶藥,能更精準調節多巴胺的傳遞,副作用亦相對較少,並有不同劑型選擇,例如近年推出的長效針劑,只需注射一次,藥效就可維持最少一個月,適合治療依從性較低的患者,有效預防復發。若然察覺到患者經常忘記服藥或甚抗拒服藥,長效針劑是相對合適的選擇。

陳醫生指出,思覺失調屬於慢性疾病,漏服或拒服藥物的情況十分常見,康復路上,家人的角色尤其重要,除了鼓勵服藥之外,亦應鼓勵患者參與復康計劃,建立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其實大部分思覺失調的康復者都可以重投社會,過度保護反而會有礙他們重新與社會接軌的進度和幅度,對患者的長遠發展未必有「保護」的作用。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