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團隊研眼球追蹤數碼通訊系統 助四肢癱瘓病人用眼球打字

撰文:黃煦緻2022-11-04 23:00更新:2022-11-04 23:00

四肢癱瘓或肌肉萎縮症患者也不一定要完全依賴別人照顧。榮獲2022年醫管局傑出團隊獎的社區復康中心團隊,將創新及跨專業科技應用在有特殊需要的殘疾人士身上,藉以提升病人的自理能力。

團隊為四肢癱瘓及失語的肌肉萎縮症患者,度身定做並研發三項專屬的輔助工具,包括利用紅外線接收器及發射器,讓病人能夠用眼球在電子鍵盤打字的眼球追蹤數碼通訊系統、控制病床高低的面部表情識別控制系統,以及觸發自動鐘呼叫的腳部控制杆。

  • 團隊亦引進智能能輔助站立移動機械人,輔助下半身癱瘓病人延長站立時間,促進其器官功能及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醫管局社區復康中心主管馬慧玲期望,未來拓展高端輔助科技器材借用服務,當病人有需要相關工具,就能立即提供。

團隊為四肢癱瘓、失語的肌肉萎縮症患者,度身定做並研發出,讓病人能夠用眼球在電子鍵盤打字的眼球追蹤數碼通訊系統。(黃煦緻攝)
團隊為四肢癱瘓、失語的肌肉萎縮症患者,度身定做並研發出,讓病人能夠用眼球在電子鍵盤打字的眼球追蹤數碼通訊系統。(黃煦緻攝)

獲得2022年醫管局傑出團隊獎的醫管局社區復康中心位於伊利沙伯醫院,中心主管馬慧玲表示,接收的病人主要為脊椎受傷、腦部創傷、神經系統疾病病人,病人主要接受醫管局醫護人員、運輸署等轉介,並由跨專業團隊制定適合病人的科技輔助服務。中心更在2021年成立高端復康科技實驗室 ART Lab,為全港第一個結合臨床及工程科研團隊的實驗室,除引進高端科技,更會研發本地創新及適合病人的復康工具。

醫管局社區復康中心主管馬慧玲指,當病人接受轉介後,中心會即時為病人進行肢體功能、感知評估等全面臨床評估。(黃煦緻攝)
醫管局社區復康中心主管馬慧玲指,當病人接受轉介後,中心會即時為病人進行肢體功能、感知評估等全面臨床評估。(黃煦緻攝)

她指,當病人接受轉介後,中心會即時為其進行肢體功能、感知評估等全面臨床評估,亦會評估病人所需,了解病人的能力及生活習慣,更會上門家訪以評估病人的生活環境,然後編制全面的訓練療程。

團隊之一的醫管局社區復康中心助理經理(科技)余經邦表示,團隊曾為一名57歲、四肢癱瘓及失語的肌肉萎縮症男病人,度身訂造科技輔助工具。考慮到病人只剩餘眼球功能、面部表情、有限度腳掌活動的能力,以及自身需要,團隊研發出眼球追蹤數碼通訊系統、面部表情識別控制系統及腳部控制杆。

病人可以從眼球追蹤數碼通訊系統,以眼球轉動方式在電子鍵盤上打字,達到自主溝通。(黃煦緻攝)
病人可以從眼球追蹤數碼通訊系統,以眼球轉動方式在電子鍵盤上打字,達到自主溝通。(黃煦緻攝)

余稱,病人的妻子往往需從丈夫的表情中猜測想法, 「佢係咪想飲水?係咪肚餓?」現在病人可以從眼球追蹤數碼通訊系統,以眼球轉動方式在電子鍵盤上打字,達到自主溝通目標。

系統的原理是利用紅外線接收器及發射器,當眼球轉動時,接收器就會知道眼球的位置, 「知道隻眼望去邊度,就會知道你揀嘅選項。」

團隊之一的醫管局社區復康中心高級職業治療師陳家樑表示,系統的準確度視乎病人眼球活動能力,團隊亦會因應病人的能力調整電子屏幕的界面,例如會縮減界面上的選項等。

至於面部表情識別控制系統,余經邦表示,病人可通過面部例如吐舌、眨眼控制病床高低、開關電視,甚至控制電腦操作。腳部控制杆則可以靠病人細微的動作觸動控制杆,並觸發自動鐘,以呼叫妻子幫忙, 「都唔使成日太太周不時行去望一望佢,先生有需要先叫佢。」

至於面部表情識別控制系統,病人可通過面部例如吐舌、眨眼控制病床高低、開關電視,甚至控制電腦操作。(黃煦緻攝)
而腳部控制杆則可以靠病人細微的動作觸動控制杆,並觸發自動鐘。(黃煦緻攝)
而腳部控制杆則可以靠病人細微的動作觸動控制杆,並觸發自動鐘。(黃煦緻攝)

余經邦表示,研發以上三項工具時,必須分秒必爭,因為肌肉萎縮症患者病情變化較快,病人或在短時間喪失某些功能,研發需追趕病人身體的變化速度。加上在實驗室研發的產品,在病人家居試用「可能係兩件事嚟,唔一定啱。」團隊需要進行3至4次家訪,開會商討研發工具的方向,因此整個過程需時4個半星期至5個星期,才能研發並應用到獨一無二的專屬輔助系統。

醫管局社區復康中心助理經理(科技)余經邦表示,研發以上3項工具時,必須分秒必爭,需追趕病人身體的變化速度。(黃煦緻攝)
醫管局社區復康中心助理經理(科技)余經邦表示,研發以上3項工具時,必須分秒必爭,需追趕病人身體的變化速度。(黃煦緻攝)

團隊亦引進智能能輔助站立移動機械人,輔助下半身癱瘓病人在家中延長站立時間。陳家樑表示,病人可以用手機應用程式遙距控制機械人,將機械人帶到身邊最近位置,再使用機械人活動,「基本上自己整好晒啲帶,就可以自己站立」,病人可作站立、向前轉移及拿取或放置高處的物件,「唔係限死咗企喺同一位置度」。病人使用第3個月及6個月,團隊都會進行上門或電話訪問,檢查病人是否有應用上的問題,又會以問卷形式報告,收集病人的應用情況及使用時間。

病人可以用手機應用程式遙距控制機械人,將機械人帶到身邊最近位置,再使用機械人活動,「基本上自己檻好晒啲帶,就可以自己站立到」。(黃煦緻攝)
病人可以用手機應用程式遙距控制機械人,將機械人帶到身邊最近位置,再使用機械人活動,「基本上自己檻好晒啲帶,就可以自己站立到」。(黃煦緻攝)
病人可作站立、向前轉移及拿取或放置高處的物件,「唔係限死咗企喺同一位置度」。(黃煦緻攝)
病人可作站立、向前轉移及拿取或放置高處的物件,「唔係限死咗企喺同一位置度」。(黃煦緻攝)

陳出,病人使用機械人後,能夠促進包括腸道及膀胱的器官功能,改善失禁情況。同時亦能改善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機械人與坊間的電動輪椅價錢相約,大概為數萬元左右。至今有10個病人使用此工具,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人使用。

馬慧玲表示,選購引進的輔助工具以功能為住,醫管局盡量以最低價錢購入,再轉介予病人,基層病人可申請綜援資助以使用相關工具。她期望,未來希望拓展高端輔助科技器材借用服務 ,當病人有需要器材,可以立即提供。她又希望,推展服務範圍,加強住院支援服務,希望病人在住院期間,「唔需要成日都瞓喺張床上面,等人哋幫手。」

醫管局社區復康中心高級職業治療師陳家樑表示,機械人與坊間的電動輪椅價錢相約,大概為數萬元左右。(黃煦緻攝)
醫管局社區復康中心團隊榮獲2022年醫管局傑出團隊獎。(黃煦緻攝)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