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後抑鬱程度越高 再度中風及心血管病風險越高

撰文:健康Easy2022-11-07 05:00更新:2022-11-07 05:00

不少人聚焦於中風為患者身體帶來的後遺症,但容易忽略中風為患者帶來的情緒問題。本港有研究發現,三成患者中風後出現中度至嚴重程度的抑鬱症;而抑鬱程度越高,出現再中風及心血管病的風險亦越高,反映精神狀態與生理狀態息息相關,兩者皆不容忽視。

香港中風學會主席、腦神經科專科李梓強醫生解釋,由於中風通常發生得非常突然,患者在接受緊急治療後的復康路上,有機會因為中風出現的後遺症而需要在生活上作出不同程度的轉變,重新適應新生活,更有可能需要他人協助日常的起居生活,甚至影響工作,以至有長期經濟壓力。除此以外,中風後大腦內與情緒有關的神經傳遞物質也有機會因中風而受損,增加患抑鬱症的風險。

中風康復者患上抑鬱症除影響精神健康,情況嚴重的患者再度中風的風險、死亡率亦有機會因而上升,更會較易出現心肌梗塞、急性冠心病、心律不正等心血管相關毛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與日常生活均構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正因如此,中風患者及照顧者應多留意有否出現抑鬱徵狀,如持續感到不快樂、焦慮或空虛、失眠、食慾或體重出現變化、對周遭事物失去興趣、疲勞,甚至有自殺念頭或傾向。一旦有所懷疑,就應盡快求醫。」李醫生提醒。

研究:三成中風康復者中度至嚴重抑鬱

為更了解中風後抑鬱症(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與再度中風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之間的關係,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風起航:中風家庭支援行動」計劃就此進行相關研究,香港大學醫學院應屆醫科畢業生連潁軒先生引述研究結果指,近七成人受抑鬱症狀困擾,當中有三成人達中度至嚴重程度抑鬱,情況不容早輕視。「在約四年的跟進評估中,近一成受訪者再度中風、兩成人出現MACE,兩者均與抑鬱症有密切關係。」

香港大學醫學院中風研究组更發現,抑鬱程度越高,患者再度中風的風險越高、出現MACE的風險同樣越高;如患者抑鬱程度達中度至嚴重程度,再中風風險近兩成、MACE風險則達三成,非常值得關注。

10月29日為世界中風關注日,香港中風學會特意舉辦「避風英雄音樂祭」,並出動宣傳車巡遊全港,希望提升大眾對中風的認識。
10月29日為世界中風關注日,香港中風學會特意舉辦「避風英雄音樂祭」,並出動宣傳車巡遊全港,希望提升大眾對中風的認識。

籲大眾多了解中風 多關懷患者

有見及此,香港中風學會呼籲中風患者多留意精神健康,如懷疑情緒受果,應盡快接受相關診斷及治療。李醫生同時希望公眾可多了解中風,以黃先生為例,2017年與妻子通話後不久暈倒,被太太及時發現並召救護車送院,期間,因黃太太保持冷靜留意身邊環境及先生狀況,如發現先生面部表情有異,歪向一邊,抵院時立即告知護士,並冷靜清晰地為檢查的醫生提供充足而有用的環境資訊,得以協助醫生作出診斷和適合治療。

李醫生指,大眾亦可如黃太般多留意身邊人的異樣,如面部表情歪向一邊、口齒不清,均有機會是中風現象,及時告知醫護人員將有助下一步的診治。如身邊親友中風,亦希望大眾可多加關懷、鼓勵和支援,協助他們跨越難關。

註:MACE(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即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再次中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新發性週邊血管疾病、因有病徵而需接受血管造形或血管重建術,和因心血管疾病而導致的死亡。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