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3季增97宗感染愛滋病病毒 逾4成經同性或雙性性接觸感染

撰文:江麗盈2022-11-29 03:58更新:2022-11-29 03:58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29日)公布,今年第3季接獲97宗愛滋病病毒(人類免疫力缺乏病毒)感染呈報個案,較今年第2季接獲的125宗下跌逾2成。在新增97宗個案中,逾4成人透過同性或雙性性接觸受感染、逾2成半人透過異性性接觸受感染,有一人是透過注射毒品受感染。愛滋病確診個案在今年第3季則新增12宗,也較今年第2季的23宗減少近一半,而本港自1985年以來,累計的愛滋病確診個案為2,373宗。

  • 中心發言人指,性接觸仍是最主要的愛滋病病毒傳播途徑,建議市民恆常及正確使用安全套,以減低感染風險。發言人又指,及早接受抗愛滋病病毒藥物治療,可有效避免發病成愛滋病患者。而感染者接受治療後,如能持續抑制病毒,並達至無法檢測的水平,便不會透過性接觸傳播愛滋病病毒、即「測不到=傳不到」。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終生接受抗愛滋病病毒藥物治療,能有效預防愛滋病及由該病毒引致的併發症,亦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素及存活率。(資料圖片)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終生接受抗愛滋病病毒藥物治療,能有效預防愛滋病及由該病毒引致的併發症,亦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素及存活率。(資料圖片)

增97宗愛滋病病毒感染呈報 涉80男17女

衞生防護中心指,自1984年以來,本港愛滋病病毒感染呈報個案累積至逾11.5萬宗,當中包括97宗來自今年第3季接獲的新增個案。

97宗新增個案,涉80男17女,逾4成人透過同性或雙性性接觸受感染、逾2成半人透過異性性接觸受感染,有一人是透過注射毒品受感染,餘下個案的傳播途徑因資料不足暫時未能確定。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6成感染者已在衞生署或醫院管理局轄下的愛滋病專科服務接受治理,但亦有1名感染者在呈報時已經離港。

感染愛滋病病毒並不等同患上愛滋病。(資料圖片)
感染愛滋病病毒並不等同患上愛滋病。(資料圖片)

愛滋病確診增至2373宗 12宗屬今年第3季新增個案

至於感染病毒後發病的愛滋病確診個案,自1985以來,本港累計有2,373宗,其中12宗是今年第3季的新增個案,當中7宗透過異性性接觸受感染,4宗透過同性或雙性性接觸受感染。而該季最常見的愛滋病界定疾病是名為「肺囊蟲肺炎」的肺部感染。

2區女性性工作者感染人數增 額外外展未發現陽性報告

衞生防護中心早前曾報告,由2021年8月開始留意到主要涉及在油尖旺區和深水埗區工作的女性性工作者、或曾進行「商業性行為」的女性新感染愛滋病病毒人數異常增加。

中心在今年兩度接觸有關工作者,包括在7至10月期間到該兩區安排兩場額外外展服務,以及在6月底至9月初致電社會衞生服務的已知女性性工作者。這兩次的行動中,分別接觸逾4600位及926位女性性工作者,各有224人及138人進行測試,當中並無愛滋病病毒陽性報告。

當局呼籲市民恆常及正確使用安全套。(資料圖片 / 羅國輝攝)
當局呼籲市民恆常及正確使用安全套。(資料圖片 / 羅國輝攝)

衞生防護中心:及早接受治療 抑制病毒至測不到、傳不到

中心發言人表示,性接觸仍然是最主要的愛滋病病毒傳播途徑,市民應恆常及正確使用安全套,以減低感染愛滋病病毒的風險。

發言人續指,及早接受抗愛滋病病毒藥物治療,可有效避免發病成為愛滋病患者及預防其他併發症。終生的抗愛滋病病毒藥物治療,可使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健康及存活率得以改善。而感染者接受治療後,如能持續抑制病毒,並達至無法檢測的水平,就不會透過性接觸傳播愛滋病病毒、即「測不到=傳不到」。

  • ▼2021年「世界愛滋病日 World AIDS Day」▼

香港愛滋病基金會本周三(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 World AIDS Day」,安排藝人任大使宣傳「 零歧視、零愛滋、零疫情」。(基金會提供圖片)
香港愛滋病基金會本周三(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 World AIDS Day」,安排藝人任大使宣傳「 零歧視、零愛滋、零疫情」。(基金會提供圖片)
香港愛滋病基金會本周三(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 World AIDS Day」,安排藝人任大使宣傳「 零歧視、零愛滋、零疫情」。(基金會提供圖片)
香港愛滋病基金會本周三(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 World AIDS Day」,安排藝人任大使宣傳「 零歧視、零愛滋、零疫情」。(基金會提供圖片)
香港愛滋病基金會本周三(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 World AIDS Day」,安排藝人任大使宣傳「 零歧視、零愛滋、零疫情」。(基金會提供圖片)
香港愛滋病基金會本周三(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 World AIDS Day」,安排藝人任大使宣傳「 零歧視、零愛滋、零疫情」。(基金會提供圖片)
香港愛滋病基金會本周三(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 World AIDS Day」,安排藝人任大使宣傳「 零歧視、零愛滋、零疫情」。(基金會提供圖片)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