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結石手術面面觀 新技術擊石更精準徹底

撰文:專科醫生2022-12-06 06:13更新:2022-12-06 06:22

尿路結石是常見的泌尿科疾病,患者可以全無病徵,惟當結石不再「安份守己」的時候,便可能阻塞尿路,引起腎絞痛、血尿和感染,嚴重者甚或影響腎功能。在急性腎絞痛發作的情況下,首要是以藥物緩解疼痛,倘出現尿路感染或腎功能惡化,便需進行經皮腎穿刺引流或放置輸尿管支架,先妥善控制疼痛和感染,再處理結石。今次請來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鄒衍醫生跟大家分享新技術擊石的詳情。

尿路結石的處理方案視乎其位置、大小、密度,以及泌尿系統的功能和結構。並非所有結石均需要立即清除,如小於5毫米的結石。惟當結石一旦引起症狀,便需要接受治療,方案包括:藥物排石治療(MET)、體外衝擊波碎石術(ESWL)和手術。

輸尿管結石的處理

體積較小的結石能自然排出的機會較高,而MET是使用α-1受體阻斷劑以放鬆輸尿管肌肉,從而有助排石。α-1受體抑制劑療程為4至6星期,期間醫生會為患者監察和評估排石進度。如未能排石則需考慮ESWL或手術治療。

ESWL是利用衝擊波原理,將儀器發出的衝擊波經患者背部皮膚聚焦傳送到結石,把結石震碎,被擊碎的結石會經尿液自然排出,成功率達七至八成。只要定位正確,ESWL對鄰近器官的影響甚微。在小數情況下,衝擊波可能會影響附近器官,導致出血。ESWL過程簡單,毋須麻醉,患者可即日出院,甚少出現併發症。患者在術後務必 多喝水,或服用α-1受體阻斷劑,以提高自然排出結石的機會。

倘患者未能透過ESWL令結石自然排出,便需進行輸尿管內視鏡碎石手術(URSL)。醫生會在X光顯影下將細長的輸尿管鏡經尿道、膀胱推進輸尿管,然後利用激光或超聲波把結石擊碎,碎石可隨尿液排出體外,或利用儀器將碎石取出。醫生可從螢幕觀看碎石的情況。URSL雖是日間手術,但屬入侵性,患者需要接受半身或全身麻醉,成功率達九成。不常見的併發症包括在手術過程中傷及鄰近器官導致感染或出血(<5%),或因傷及輸尿管而需再次進行手術(<0.1%)。

腎結石的處理

腎結石的處理方式同樣視乎結石的大小和數量等因素,包括上文提及的ESWL和URSL,以及經皮腎鏡取石手術(PCNL)。傳統的URSL鏡頭為硬性及不可彎曲,活動靈活性受到限制,較難處理角度位置較刁鑽的腎結石,如今已發展出軟式輸尿管鏡,醫生操作時可隨意彎曲達270度,讓內視鏡可以直搗黃龍進入腎臟任何一個角落,配合高能量激光擊碎結石,「零死角」地處理傳統方法無法觸及的腎結石,大大提高腎結石的清除(效)率。以往採用的軟式輸尿管鏡價格高達數十萬,且因為重覆使用而容易損耗;近年便發展出一次性的軟式輸尿管鏡,成本大大降低,只需數千至數萬元,並能確保儀器每次使用時均處於全新和最佳狀態。

PCNL突破傳統 反轉再反轉

PCNL是另一種處理腎結石的微創手術方式,利用 X光確定結石位置後,用儀器穿過患者皮膚進入腎臟,以氣壓、超聲波或激光擊碎結石,傷口約原子筆直徑大小。目前最新的定位技術是超聲波配合導航,精準度更高,讓經驗較淺的泌尿科醫生亦能駕輕就熟地掌握,使這項手術普及化。

傳統的PCNL,手術過程中患者需俯卧(背部朝天),而超聲波導航定位技術的應用顛覆了這個傳統,讓醫生可在短時間內將患者轉以仰卧(平躺)姿勢並進行手術。仰卧的最大好處是可確保患者維持良好的呼吸和血液循環,減低麻醉風險。此外,平躺的技術有助醫生處理體積較大和較複雜的結石,且能同時處理多顆結石;即使尚有殘餘結石,亦只需在手術過程中配合URSL進行(ECIRS,Endoscopic Combined Intra Renal Surgery) ,更可獲得最佳效果。

在定位技術以外,結石手術使用的激光也有新突破,近年使用的第二代激光是一種強化激光,能更高速地將結石更徹底地擊碎,即使體積較大的結石亦只需要開一個小小的傷口,有效減低創傷性與患者的疼痛和出血風險。總括而言,尿路結石治療的種種突破,除有賴醫療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外,泌尿外科專家鍥而不捨地投入研發成效更佳、安全度更高的手術方法亦居功不小。

香港泌尿外科學會網頁:https://www.hkua.org

香港泌尿外科學會YouTube channel:https://bit.ly/3H87xcn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取代臨床醫學意見,如有疑問請向醫生查詢。

(資料由香港泌尿外科學會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