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手震|或為失智、甲狀腺問題 提防會中風 地中海飲食可預防

撰文:聯合新聞網2023-01-26 23:00更新:2023-01-27 08:03

.手震多與疾病相關,緊張型手震無需治療

.甲狀腺亢進或低下,都會引發姿勢型手震

.巴金森氏症為靜態型手震,失智症多單側手無力

面對令人驚嚇或緊張時刻,全身會不自覺顫抖,光是拿一杯水極可能手震到將水灑出,但如果沒有外在刺激卻引發手震,有可能是「疾病」引起。

相關文章:手震就是柏金遜症?30歲手震可能是家族遺傳 教你辨別3種手抖

教你辨別3種手震(01製圖)
教你辨別3種手震(01製圖)
教你辨別3種手震(01製圖)
教你辨別3種手震(01製圖)
教你辨別3種手震(01製圖)
教你辨別3種手震(01製圖)
教你辨別3種手震(01製圖)
+4

常見會導致手震的疾病,包括甲狀腺亢進、甲狀腺低下、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等,緊張引起的手震常在情緒度過後改善,但疾病引起的手震,則會在做特定動作時,出現明顯的手震症狀。

來自台灣的國泰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黃柏堯表示,多數的手震都與疾病有關,部分屬於遺傳,部分屬於後天疾病引起。遺傳的「原發性顫抖」,這類患者天生在做特定動作時就會手震,例如將手抬高、手平舉時,無法控制肌肉而引發顫抖,該情形除非嚴重影響生活,否則不需要特別治療。

甲狀腺異常 手震不典型

甲狀腺亢進及甲狀腺低下的患者,也會用「手震」表現,但通常並不典型。醫生在診斷時,會請患者雙手平舉,如果有微微顫抖,加上抽血檢驗甲狀腺功能異常,即可依此判定診斷。甲狀腺亢進或低下,常發生在20歲到40歲的人身上,以女性為大宗,甲狀腺疾病的患者大都是年輕人,鮮少年紀超過40歲以上者會發生甲狀腺疾病,40歲以後發生的手震,大多與腦部有關。

黃柏堯指出,腦部導致手震症狀的疾病,如巴金森氏症、腦中風後引發的血管型失智症、小中風等。小中風是指大腦特定部位的血液供應暫時受阻,導致產生神經系統的功能障礙,發作時類似中風症狀,若患者單側突然沒力,手部平衡變差,拿東西時會感覺到手軟,用力時會感到手震,就可能是小中風的症狀。

失智症初期 會出現手震

巴金森氏症典型症狀就是「手震」,且為靜止型手震,不需要做特定的動作時,靜止時手就會不自覺抖動。巴金森氏症的發生,主要是腦中多巴胺分泌不足,投以多巴胺後,症狀明顯改善,就能明確判定為巴金森氏症,目前巴金森氏症的藥物治療效果不錯,從單側手震進展到雙側手震,能控制在三到五年以上才發生。

失智症患者也是腦部功能異常所導致的疾病,腦部曾受傷、如腦中風患者等,都是罹患失智症的高危險群。失智症患者除了有認知功能異常的表現外,初期症狀會以身體僵硬、手震、步態不穩表現。診斷上,可以先從認知功能判斷,再查看是否有其他手震、身體僵硬等症狀。

地中海飲食 可預防失智

中風、巴金森氏症、失智症都是手震背後較為嚴重的疾病,黃柏堯表示,避免中風的發生,建議控制體重、三高、減少抽煙飲酒,維持正常的生活型態;巴金森氏症多與遺傳有關,可以透過基因檢測了解,同時需要維持正常的生活型態;導致失智症較為大宗的原因仍是腦中風,降低發生的機率與預防中風的方式相同。

平時的飲食上,預防失智症可以採地中海飲食,多攝取鋅、B12、葉酸等,降低身體發炎的機率,蔬菜量要攝取足夠,幫助腸胃道健康,黃柏堯出,腸胃道被譽為人體第二個大腦,腸道平衡是近年愈來愈重視的議題,平時應讓生活步調盡可能平衡,避免壓力過大,維持運動頻率,也能降低身體發炎的機率,遠離疾病上身。

銀髮飲食|實踐地中海飲食法5大建議(01製圖)
銀髮飲食|實踐地中海飲食法5大建議(01製圖)
銀髮飲食|實踐地中海飲食法5大建議(01製圖)
銀髮飲食|實踐地中海飲食法5大建議(01製圖)
銀髮飲食|實踐地中海飲食法5大建議(01製圖)
銀髮飲食|實踐地中海飲食法5大建議(01製圖)
銀髮飲食|實踐地中海飲食法5大建議(01製圖)
+12
顫掌驅風法(01製圖)
顫掌驅風法(01製圖)
顫掌驅風法(01製圖)
顫掌驅風法(01製圖)
顫掌驅風法(01製圖)
時來運轉法(01製圖)
時來運轉法(01製圖)
+2

延伸閱讀:

88歲阿公體重及食慾嚴重下降 成大醫師評估缺「鋅」

健康主題館╱玩故宮牌卡 失智嬤想起人生點滴

【本文獲「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