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後遺症︳34歲女跌倒大小便失禁一年!醫生:影響性功能恐癱瘓

撰文:李樂瑤2023-03-14 23:59更新:2023-03-14 23:59

女性健康|人人都有跌倒的經驗,普遍人對跌倒都有一個迷思:跌倒對於老年人來說才是重要事,因為老年人跌倒後導致嚴重骨折的風險較大。但原來跌倒所導致的後果並不簡單,不止閃到腰,更有機會影響解尿、排便以及性功能!

近日台灣健康節目《健康2.0》邀請了骨科副主任「王偉勛醫師」、資深醫藥記者「洪素卿」以及物理治療師「胡逸惟」等人作實例分享,醫師們指出跌倒過後出現下背痛可導致不少不為人知的後果!各位女生們,要當心腳下的步伐了。

《健康2.0》邀請了骨科副主任 王偉勛醫師 、資深醫藥記者 洪素卿以及物理治療師 胡逸惟等人作實例分享(截自YouTube@健康2.0《這種下背痛不能等 馬尾症候群影響解尿.排便.性功能》)
《健康2.0》邀請了骨科副主任 王偉勛醫師 、資深醫藥記者 洪素卿以及物理治療師 胡逸惟等人作實例分享(截自YouTube@健康2.0《這種下背痛不能等 馬尾症候群影響解尿.排便.性功能》)

跌倒實例 普丁、34歲女教師摔跌後失禁

洪素卿在節目中分享過往跌倒實例(截自YouTube@健康2.0《這種下背痛不能等 馬尾症候群影響解尿.排便.性功能》)
洪素卿在節目中分享過往跌倒實例(截自YouTube@健康2.0《這種下背痛不能等 馬尾症候群影響解尿.排便.性功能》)

記者洪素卿在節目中分享過往實例,發現原來並不是只有老年人跌倒後有大影響,其實不分男女、年齡都有一定的風險。洪素卿指去年俄羅斯總統普丁曾因跌落克里姆林宮中的樓梯,誤傷尾龍骨,曾一度不自覺地失禁。另外,台灣一名 34歲女教師跌落樓梯後,椎間盤破裂,因著神經被壓迫,大小便失禁的情況直至一年後才康復!

為什麼跌倒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骨科副主任 王偉勛醫師解說正常脊椎與被壓迫的脊椎分別(截自YouTube@健康2.0《這種下背痛不能等 馬尾症候群影響解尿.排便.性功能》)
骨科副主任 王偉勛醫師解說正常脊椎與被壓迫的脊椎分別(截自YouTube@健康2.0《這種下背痛不能等 馬尾症候群影響解尿.排便.性功能》)

對於跌倒成因,醫師們指出日常步姿 、路面環境以及防滑功能的鞋子亦有影響。而骨科副主任王偉勛醫師補充跌倒的嚴重性,視乎跌倒當下碰撞以及姿勢,有機會影響脊椎神經中的馬尾神經束,從而影響到膀胱運作以及骨盤神經,因而無法自控大小便。除了大小便無法自控,馬尾神經束嚴重受影響時更會附隨性功能及感覺喪失、腿部運動功能受損、永久癱瘓等其他問題!

馬尾神經束受壓迫會造成下背痛、坐骨神經痛

物理治療師 胡逸惟亦提醒道亦有其他成因或動作有機會影響脊椎神經(截自YouTube@健康2.0《這種下背痛不能等 馬尾症候群影響解尿.排便.性功能》)
物理治療師 胡逸惟亦提醒道亦有其他成因或動作有機會影響脊椎神經(截自YouTube@健康2.0《這種下背痛不能等 馬尾症候群影響解尿.排便.性功能》)

除了跌倒外,物理治療師胡逸惟提醒道,有其他成因或動作有機會影響脊椎神經。胡治療師分享指年紀較大,特別50歲以後的群眾有機會因長時間的動作不良導致椎間盤突出、髖關節炎。而年輕一群亦不要輕視,用力過度導致的肌肉拉傷、久坐或不良坐姿,例如盤腿、半躺等有機會造成梨狀肌症候群,導致俗稱「坐骨神經痛」。除此之外,胡治療師亦提醒身體免疫力失調亦會造成脊椎神經被壓迫,例如原發性的脊椎炎又或者40歲時比較容易出現的帶狀疱疹,俗稱「生蛇」。

痛楚如何自理?醫生:痛楚伴隨失禁情況,不要躺下,應立刻求醫!

當脊椎神經受壓迫時,會出現突然腰痛、下背痛的情況。對於情況輕微,胡治療師建議一些伸展動作,讓大家可以舒緩痛症。但若果痛楚伴隨腳麻、無力,甚至失禁情況,王醫師指千萬不能在家躺下,抱著天然療法的想法,應該立刻求醫!因為若果馬尾神經束受到嚴重壓迫,就需要手術才能解決。

物理治療師 胡逸惟建議一些伸展動作,讓大家可以舒緩痛症。(截自YouTube@健康2.0《這種下背痛不能等 馬尾症候群影響解尿.排便.性功能》)
物理治療師 胡逸惟指向前或向上抬頭可舒緩壓力(截自YouTube@健康2.0《這種下背痛不能等 馬尾症候群影響解尿.排便.性功能》)
骨科副主任 王偉勛醫師指如果腰痛建議求醫(截自YouTube@健康2.0《這種下背痛不能等 馬尾症候群影響解尿.排便.性功能》)

看似微小的痛症,原來影響深遠!大家可以參考王醫師的提醒,注意個人步姿、坐姿,在生活中多攝取啤酒花萃取物、膠原蛋白以加強關節、骨盤等,另外亦要適當運動,訓練身體肌肉,以便更好地承受我們日常行動的壓力。

資料來源:YouTube@健康2.0《這種下背痛不能等 馬尾症候群影響解尿.排便.性功能》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