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原因︰突長胖被診斷脂肪肝!單靠1碗湯甩肉22磅+擊退肝炎

撰文:夏子婷2023-03-24 04:39更新:2023-03-24 04:41

脂肪肝原因是甚麼?脂肪肝日趨年輕化,根據香港中文大學曾有一項研究發現,香港約有100萬人患上脂肪肝,是亞洲地區最高。在2015年香港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相當普遍。成年人的患病率為27.3%,而每年的發病率則為3.4%。男性為36.8% ,而女性為22.7%,尤其是在較年輕的人口中有所上升。

脂肪肝原因

香港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疾病,其發展很多時是 由遺傳傾向、生活模式及環境有關的風險因素等等。在大部分的個案中,非酒精性脂肪肝 與一個或多個代謝綜合症的風險因素有關,即肥胖、空腹血糖異常、血脂異常和高血壓 ,而脂肪肝亦有機會演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日本曾有一家醫院發現有8成患者在3個月內減重約5kg,但只要減重7%已經可以減少肝的脂肪,而當中減重的方法只是單靠一碗蔬菜湯, 一齊來看看這碗湯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地方!

脂肪肝|脂肪肝日趨年輕化,根據香港中文大學曾一有一項研究發現,香港約有100萬人患上脂肪肝,是亞洲地區最高。(Canva)
脂肪肝|脂肪肝日趨年輕化,根據香港中文大學曾一有一項研究發現,香港約有100萬人患上脂肪肝,是亞洲地區最高。(Canva)

脂肪肝|日女靠一碗蔬菜湯 減重兼踢走脂肪肝

日本長野縣佐久市的市立國保淺間綜合醫院,一名外科醫生尾形哲分享案例,他曾接觸過一名不飲酒,但是一名甜食愛好者的女士。她自小已經堅持維持豐滿身材,惟踏入50歲後,發現儘管食量不變,卻每一個月都胖1kg,因而感到不安決定求醫。最後發現她不僅已罹患糖尿病,脂肪肝也已演變成脂肪肝炎。

脂肪肝|日女靠一碗蔬菜湯 減重兼踢走脂肪肝(HK01)
脂肪肝|日女靠一碗蔬菜湯 減重兼踢走脂肪肝(HK01)

女士初時量測身高為156.6cm、體重82.6kg,體脂肪為45.9%,肝指數、血糖均異常,在醫生的治療下,並以30日減重2kg為目標,她只是做足3步驟並僅僅持續3個月身體已有改善。第一,每天必定進食早餐,由於沒有進食早餐直接吃午餐,會令到血糖飆升;第二,早餐不會攝取含糖的食物,如甜麵包或含糖咖啡,可免血糖急速上升;最後,均衡地攝取膳食纖維的食物,膳食纖維有助緩和血糖上升。

脂肪肝|脂肪肝亦有機會演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TWITTER@ogatas0520)
脂肪肝|脂肪肝亦有機會演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TWITTER@ogatas0520)

不過女士能夠如此快速達成目標,原來她有獨有的「殺手鐧」,她每晚睡前會先煮好「蔬菜湯」,早餐時即可食用。尾形哲醫生提醒,都要留意其他飲食,需要限制醣類,故此攝取白飯要控制在每餐70g,同時要均衡進食肉類、魚貝類以維持肌肉量。3個月後,女士亦順利由82.6kg減至77.2kg,6個月後則降到72.4kg,而體脂肪亦減少了3.9%,至於肝臟機能指標也回到標準;脂肪肝炎都消失無蹤。

3大原因讓蔬菜湯有效改善脂肪肝!減肥、促進新陳代謝

醫生解釋,女士有效踢走脂肪肝全因她的飲食習慣,由於人體每天要攝取20g以上的膳食纖維,換算約為350g的蔬菜,但是實際要計算出每天的攝取量是相當困難,只要「吃平常份量的2倍」為基準即可。而女士飲用蔬菜湯之所以能踢走脂肪肝,醫生列出了3大原因:

3大原因讓蔬菜湯布效擺脫脂肪肝!減肥、促進新陳代謝(TWITTER@ogatas0520)
3大原因讓蔬菜湯布效擺脫脂肪肝!減肥、促進新陳代謝(TWITTER@ogatas0520)

脂肪肝改善1. 攝取足夠膳食纖維有效控制血糖

尾形哲醫生表示,蔬菜湯加了不少了蔬菜、蘑菇、海藻類等富含水溶性膳食性纖維,進食後人體可攝取到大量的溶於水分的膳食纖維,以及進食到充足的蔬菜份量。

脂肪肝改善2. 促進新陳代謝

第二個原因,剛起床時體溫較低,血液循環較差。若果起來後飲用一碗蔬菜湯,不僅有暖身作用,亦能夠有效改善全身血液循環,同時促進新陳代謝。另外,湯中可額外加入薑泥,還可更進一步提升暖身效果。

脂肪肝改善3. 飽足感+調整腸道機能

此外,人體在睡眠的時候會自然發汗,在不知不覺中流失了水分及鹽分。除了可飲用清水外,蔬菜湯同樣可為人體補充水分,且在進食前飲用蔬菜湯,可防止過量攝取。當飲用過後,可調整腸道機能,促進排便,亦減少肝臟脂肪。

  • 脂肪肝|番茄菜豆鴻喜菇檸檬湯(1人份量)

  • 材料:小番茄3顆、冷凍菜豆50g、鴻喜菇50g、檸檬汁2小匙、水3/4杯、雞粉1/2小匙、鹽、胡椒少許

  • 做法:

  • 1. 除檸檬外,把所有食材放入耐熱容器內

  • 2. 覆蓋保鮮膜,以600W微波爐加熱3分30秒

  • 3. 之後充分混和,再加入檸檬汁

  • 4. 放入適量食鹽調味即可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