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鼻鼾丨為什麼冬天打呼聲更大?常見2原因讓過敏性鼻炎變嚴重

撰文:Heho健康2024-01-30 02:02更新:2024-01-30 05:10

部分民眾發現,自從進入冬天後,晚上睡覺得打呼更大聲了,而早上醒著也時不時打噴嚏、流鼻水,甚至鼻塞,整個人病懨懨。醫師表示,這其實是過敏性鼻炎惹禍,在冬季常見2個原因導致症狀加重,會影響睡眠品質與精神狀況,不得不慎。

早上起床總是打噴嚏、鼻塞,是感冒了嗎?台灣秀傳紀念醫院急診醫學部兒科主治醫師黃士倫指出,如果是急性鼻炎(感冒),往往伴有發燒、頭痛等全身症狀,需數天才癒。但若患者本身有過敏史,且症狀發作時間短,往往數小時即減輕或消失,也無全身症狀,則需懷疑可能是過敏性鼻炎的問題。

相關文章:睡眠窒息症|打鼻鼾是呼吸道堵塞徵兆?盤點睡眠窒息症8大危險性👇👇👇

睡眠窒息症有危險性嗎?(01製圖)
睡眠窒息症有危險性嗎?(01製圖)
睡眠窒息症有危險性嗎?(01製圖)
睡眠窒息症有危險性嗎?(01製圖)
睡眠窒息症有危險性嗎?(01製圖)
睡眠窒息症有危險性嗎?(01製圖)
睡眠窒息症有危險性嗎?(01製圖)
+4

黃士倫補充,若觀察病人的鼻水型態,也可發現在過敏性鼻炎患者身上,通常可見鼻黏膜蒼白、水腫、鼻涕清稀呈清水樣;而急性鼻炎可見鼻黏膜充血、紅腫、鼻涕黏性較為膿性,後期鼻嚏顏色也由原來的白色轉變為黃白色甚至為黃色,可從此區分到底是感冒還是過敏。

冬天常見2原因讓過敏性鼻炎變嚴重

假如是過敏性鼻炎就得注意了,它是相當惱人的疾病,不舒服的症狀會使工作效率或學習受到影響,甚至造成生活不便。黃士倫說明,過敏性鼻炎主要分成 2 種類型,一種是直接接觸過敏因子,如塵蟎、蟑螂腳、貓毛等引起;另一種則是無過敏原,但血管敏感,只要溫度有變化就會過敏。

過敏性鼻炎的患者,通常會發現自己在冬天症狀加重,原因有二,黃士倫解釋,冬天本就冷熱溫差大,因此血管敏感的患者會明顯增加;其次,冬天濕度增加,也會促使塵蟎繁殖,患者容易接觸到更多過敏原,症狀自然會加重。常見症狀包含:

  • - 慢性肥厚性鼻炎

  • - 腺樣體肥大

  • - 腺樣體慢性發炎

  • - 睡眠品質差

  • - 學習課業、工作專注力下降

  • - 兒童發育期會張口呼吸,導致齙牙

  • - 發育遲緩

黃士倫補充,若過敏控制不佳,症狀反覆發作,易使下鼻甲肥厚,久而久之發展成慢性肥厚性鼻炎。假如合併腺樣體增生,鼻塞可能會變嚴重,本身有扁桃體肥大的孩子,夜間打鼾也會更頻繁,甚至伴隨著張口呼吸和睡眠中止(睡眠窒息)。長時間張口呼吸的習慣,對於牙齒成長發育的幼童來說,很容易導致牙齒咬合不正,進而產生齙牙,長大後還需額外花費以矯正牙齒。

相關文章:【失眠】頭痛口乾且精神不集中? 睡眠窒息症4大症狀日間出現👇👇👇

睡眠窒息症8大症狀(01製圖)
睡眠窒息症8大症狀(01製圖)
睡眠窒息症8大症狀(01製圖)
睡眠窒息症8大症狀(01製圖)
睡眠窒息症8大症狀(01製圖)
睡眠窒息症8大症狀(01製圖)
睡眠窒息症8大症狀(01製圖)
+2

過敏性鼻炎無法根治,生活應注意6重點

另外,過敏性鼻炎通常發生於鼻黏膜和鼻竇黏膜,2個部位是相連接的,如果鼻黏膜因過敏造成充血水腫,將阻塞竇口通暢,使鼻竇內分泌物不能通暢流出,後續則會發生鼻竇的細菌性感染。黃士倫總結,過敏性鼻炎也常併發支氣管哮喘、胸悶、氣憋、出現哮嗚音等症狀。

對於患者而言,最重要的問題想必是「過敏性鼻炎可否根治?」黃士倫表示,答案是否定的,但過敏性鼻炎若經正確治療,可減少許多後續感染的併發症。因此,診斷、治療與控制過敏原都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患者與同住家人可以參考下列6個重點。

  • 1. 先找出過敏原,儘量避免過敏原的環境。

  • 2. 若家中有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居住環境應勤於清理,吸塵除濕。

  • 3. 避免地毯和填充絨毛玩具、飼養貓或狗。

  • 4. 避免非特異性的刺激物,如香煙、植物、香水及煙霧。

  • 5. 藥物治療方面,症狀發作時,先給予新一代的抗組織胺,可有效改善鼻癢、打噴嚏及流鼻水的現象。

  • 6. 若鼻塞嚴重,則給予1至2週低劑量的口服類固醇,另外同時使用含肥大細胞穩定劑或類固醇的鼻噴劑,有效後會開始減量。

緩解打鼾3動作(01製圖)
緩解打鼾3動作(01製圖)
緩解打鼾3動作(01製圖)
緩解打鼾3動作(01製圖)
緩解打鼾3動作(01製圖)
緩解打鼾3動作(01製圖)
緩解打鼾3動作(01製圖)
+2

黃士倫建議,如果家中有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務必盡量避開過敏原才不會反覆發作。若是家裡的孩子有疑似過敏性鼻炎的症狀,更應趕緊找醫師診治,找出致病因子,和醫師充分合作,用最佳的治療改善症狀,以免因小病而影響長遠學習、精神狀態與睡眠。

延伸閱讀:

長期經痛、備孕總是沒結果,甚至肚子突然變大?子宮內膜異位 8 大警訊

【本文獲「Heho健康」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