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肥胖日|逾半港人體重「肥佬」 陳志雲曾重220磅求醫減肥

撰文:余月明2024-03-03 14:21更新:2024-03-04 05:29

明日(4日)為世界肥胖日,香港肥胖醫學會引述衞生署數據指,目前多達55%盛年港人屬於過重或肥胖,當中男性肥胖問題尤為嚴重。擔任「世界肥胖日關懷大使」的商業電台首席智囊陳志雲,自爆體重最高峰甚至突破220磅大關,他直至人到中年才意識到必需減肥,下定決心求醫,從療師及減肥藥物的配合下,徹底糾正過往斷食後暴飲暴食的錯誤觀念,才恢復正常體重。

  • 香港肥胖醫學會會長陸安欣指出,港人對肥胖症認知不足,在疫情後生活模式的改變,包括外賣文化、減少外出及體能運動,是肥胖人口劇增的原因。

香港肥胖醫學會今日(3日)舉行「世界肥胖日2024」宣傳活動,呼籲大眾關注肥胖問題。(香港肥胖學會提供圖片)
香港太極青年慈善基金主席李暉師傅(前中紅衣者)帶領全場嘉賓觀眾「太極進社區」,身體力行呼籲大眾多做運動「搣甩肥膏」。藝人車婉婉(前左)及「世界肥胖日關懷大使」陳志雲(前右)都有參與。(香港肥胖學會提供圖片)
香港太極青年慈善基金主席李暉師傅(前中紅衣者)帶領全場嘉賓觀眾「太極進社區」,身體力行呼籲大眾多做運動「搣甩肥膏」。藝人車婉婉(前左)及「世界肥胖日關懷大使」陳志雲(前右)都有參與。(香港肥胖學會提供圖片)
香港太極青年慈善基金主席李暉師傅(前中紅衣者)帶領全場嘉賓觀眾「太極進社區」,身體力行呼籲大眾多做運動「搣甩肥膏」。藝人車婉婉(前左)及「世界肥胖日關懷大使」陳志雲(前右)都有參與。(香港肥胖學會提供圖片)

肥胖於1997年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種慢性疾病,故每年3月4日被定為世界肥胖日,望增加公眾對肥胖症的認知及關注。香港肥胖醫學會今日(3日)舉行「世界肥胖日2024Z難水宣傳活動,呼籲大眾關注肥胖問題。香港太極青年慈善基金主席李暉師傅帶領全場嘉賓觀眾「太極進社區」,身體力行呼籲大眾多做運動「搣甩肥膏」。

「世界肥胖日關懷大使」陳志雲透露,體重曾達220磅,幾乎什麼減肥方法都試過。(香港肥胖學會提供圖片)
「世界肥胖日關懷大使」陳志雲透露,試體重減掉過60磅,降至160磅,但轉頭體重又反彈上200磅。(香港肥胖學會提供圖片)
「世界肥胖日關懷大使」陳志雲透露,體重曾達220磅,形容「多年來一直在肥與瘦之間反覆輪迴」。(香港肥胖學會提供圖片)
現年50歲的藝人車婉婉仍然維持「中年好身形」,她指秘訣就是自律,建立定期運動、健康飲食的習慣。(香港肥胖學會提供圖片)
現年50歲的藝人車婉婉仍然維持「中年好身形」,不時在社交平台大曬身材。(香港肥胖學會提供圖片)
現年50歲的藝人車婉婉仍然維持「中年好身形」,她說不用刻意減肥也能維持理想體重,呼籲大眾將健康習慣融入生活。(香港肥胖學會提供圖片)

商業電台首席智囊、「世界肥胖日關懷大使」陳志雲在活動上分享減肥經歷。他表示,出生時已是12磅「巨嬰」,從小到大都是一個肥仔,體重最高峰甚至突破220磅大關;他直至人到中年才意識到肥胖不單單是外觀問題,更加反映出一個人的自我管理的能力,終於開始了減肥之路。

陳志雲表示,這些年來節食運動、168生酮飲食KETO斷食、中西成藥,幾乎什麼方法都試過,減掉過60磅,體重降至160磅,但轉頭體重又反彈上200磅,形容「多年來一直在肥與瘦之間反覆輪迴」。

陳志雲在半年前身體質量指數(BMI)又再突破30大關,終於下定決心求醫,在醫生、心理治療師、營養師、運動治療師及減肥藥物的配合下,徹底糾正過往斷食後暴飲暴食的錯誤觀念,以輕鬆心態來減掉肥肉,恢復正常體重。他以自身經歷提醒公眾,肥胖是疾病,千萬別畏疾忌醫,一定要向醫護人員尋求協助。

BMI值計算公式:體重(公斤) / 身高(米)2次方,BMI正常範圍為18.5至24

現年50歲的藝人車婉婉仍然維持「中年好身形」,不時在社交平台大曬身材。她指秘訣就是自律,建立定期運動、健康飲食的習慣,不用刻意減肥也能維持理想體重,呼籲大眾將健康習慣融入生活。

醫生提醒須循序漸進控制體重

香港肥胖學會主席吳文玉提醒,成功減肥的關鍵在於用對方法及尋求醫護人員協助,很多減肥人士可能都經歷過所謂的平台期減「脂」不下,又或成功後體重火速反彈,究其原因可能是遺傳及年輕時的不良習慣將體內脂肪定位推高,令身體將高脂肪量當成正常水平,因而在平台期減不下去,即使減完亦容易反彈至原來的體重。

她也指出,過度急進減肥一般難以持續,當恢復正常飲食體重會迅速回升,而且更容易引發暴飲暴食,因此必須循序漸進地將體重控制變成生活習慣的一部份,配合藥物及手術亦有助加快成效。但不論藥物或手術只屬輔助,最終還需徹底改變生活模式,令減肥效果得以維持。

香港肥胖醫學會今日(3日)舉行「世界肥胖日2024」宣傳活動,呼籲大眾關注肥胖問題。左起:創會主席袁美欣、主席吳文玉、 副會長周振中、會長陸安欣醫生、前主席徐俊苗醫生。(香港肥胖學會提供圖片)
香港肥胖醫學會會長陸安欣引述衛生署數據指,現時多達55%港人屬於過重或肥胖,即每兩個香港成年人多於一個面對過重或肥胖問題,情況不容忽視。(香港肥胖學會提供圖片)
香港肥胖學會主席吳文玉提醒,成功減肥的關鍵在於用對方法及尋求醫護人員協助。(香港肥胖學會提供圖片)
香港肥胖醫學會副會長周振中補充指,三高的比例有增無減。(香港肥胖學會提供圖片)
香港肥胖學會創會主席袁美欣最近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與肥胖相關的疾病多達224種,當中幾乎涉及所有疾病專科。(香港肥胖學會提供圖片)

香港肥佬遠多於肥妹 中年發福實為「呼脂肉出」

香港肥胖醫學會會長陸安欣引述衞生署數據指,現時多達55%港人屬於過重或肥胖,即每兩個香港成年人,便多於一個面對過重或肥胖問題,情況不容忽視。當中男性肥胖問題尤為嚴重,31%屬於I級肥胖(BMI指數25-29.5),9%屬於II級肥胖(BMI指數30),分別比肥胖女性為高。

她表示,不少男士或認為「中年發福」或有肚腩十分正常,卻忽視了「呼脂肉出」帶來的健康危機;又指港人對肥胖症認知不足,在疫情後生活模式的改變,包括外賣文化、減少外出及體能運動,是肥胖人口劇增的原因。

肥胖相關的疾病多達224種 幾乎涉及所有疾病

香港肥胖學會創會主席袁美欣最近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與肥胖相關的疾病多達224種,當中幾乎涉及所有疾病專科。她表示,肥胖引起的慢性發炎會影響全身器官,過多脂肪亦會增加內臟壓力,加速受損甚至衰竭;同時肥胖會令免疫力受損、性荷爾蒙改變、腦部結構改變、皮質醇升高、增加尿酸。她指由心肝膽胰胃肺腎,到關節、皮膚、呼吸系統、生殖系統、情緒等各方面都受到脂肪牽連,然而大眾普遍低估肥胖的嚴重後果,以為無病無痛就可以置之不理,待併發症出現時往往已經百病纏身。

醫生:三高比例有增無減 必須盡快減肥

香港肥胖醫學會副會長周振中補充指,三高的比例有增無減。衞生署數據顯示,有三成港人患有高血壓、8.5%患有糖尿病、52%膽固醇過高;當中約四成至七成人事前未經診斷,反映大多數港人或輕視三高一肥的危害。

他表示,三高與肥胖息息相關又互相影響,肥胖症患者較一般更易出現三高,因此其併發症風險會大大增加。雖然三高一肥的患者未必會有任何不適,但不及時控制會對身體造成持續損害,甚至造成器官衰竭、危及性命,因此必須盡快將減肥提上日程,以減低患上其他疾病的機率。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內容、療法、建議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