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

推拿療法,又稱「按摩療法」,在中醫學裡有著長久的歴史。透過專業的按摩手法,刺激相應的穴位,幫助經絡的傳導來調節全身,推動經絡氣血的運行,平衡機體失衡的陰陽。由外至內,從而達到氣血運行暢通,調節機體功能、增強體質、治癒疾病,防病養生的一種無創傷的自然療法。


推拿如針灸一樣,都會依照中醫學理論的「補虛瀉實」,驅散寒邪,平衡陰陽,調整機體為原則。再配合適當的推拿手法,如按壓、擺動、摩擦、捏拿、捶振、活動關節等,來治療肌肉勞損、關節復位、活動組織功能障礙,甚至一些內科疾病,如腸胃功能失調、精神衰弱、癱瘓、婦科疾病等。


推拿常用的穴位及其作用


  • 湧泉穴:有溫腎補腎健腦、調肝健脾作用,改善血液循環,防止失眠、心悸,頭暈耳鳴的症狀



  • 丹田(關元穴):有強化腎臟,改善腸胃功能的作用



  • 腎俞:有強腎壯腰,有治療腎虛,風濕、椎間盤突出等病症



  • 中脘:改善消化系統,腸胃功能的作用



  • 肩井:有治療肩周炎、頸椎病的功效




順時針vs逆時針按?


專業的推拿醫師會以正確的手法,適當的力度及時間,給予患者對應的治療。簡單來說,要達到補陽益氣的功效,會在相關的部位及穴位,採用緩慢柔和的摩擦、擠壓等手法,以長時間逆時針順著經絡施力,來刺激氣血運行,增強體質的功效,此為「補氣」;相反,以短時間順時針在經氣脈絡施力,便是「瀉氣」,有消散寒邪的功效。


痠痛是正常反應?


推拿後,患者按壓的位置會感到痠痛,這是正常的按壓後反應,代表機體氣血經絡不通。疼痛則代表水腫、瘀血或代謝物沉積。大約在治療後3天,會漸漸緩解。推拿治療病症約一星期2次。而以推拿作保健養生的人士,建議10至15天進行一次,因過度依賴推拿按摩,會使肌肉產生纖維化的反應,欠缺彈性及僵硬,長遠之計,都應配合規律的飲食生活習慣、適當運動,及作適當的推拿治療,為完善的保健養生之道。


推拿的力度:

推拿是以按摩手法,刺激人體相應的穴位,力度宜恰當適中、均衡,應以患者能承受為中心,從而達到保健及治療的功效。若用力不當,反而會弄巧反拙,導致肌肉、韌帶、關節等組織受傷。以下一些特殊情況或病症,不適宜進行推拿。


不適合推拿的時間:

  • 飽腹、飢餓、疲憊的情況下:不適宜進行推拿,因飽腹時推拿會影響消化,宜於飯後1小時進行。在飢餓及疲憊的情況下進行,有機會會因血糖過低而出現「暈推」的反應,即胸悶、嘔心、出冷汗等。


  • 酒醉的情況下:不適宜進行推拿,因酒後推拿按摩,會令血氣運行加速,使酒精在體內加速擴散,有機會引致酒精中毒外,而且酒精使血管擴張,及酒後會使人意識反應遲緩,未能向醫師表達個人的受力感,有機會在互相缺乏溝通的情況底下,受力過度,引致血管受壓出血。


  • 皮膚外傷出血、炎症、潰瘍的情況下:不適宜進行推拿,有可能會導致出血情況加重,或傷口受細感染。


  • 懷孕及行經期間的情況下:小腹部、腰骶部不適宜進行推拿,以免刺激子宮,影響胎兒或令經血增多。


  • 關節筋骨扭傷、脫臼、骨折初期:不適宜進行推拿,因骨骼尚未癒合的情況底下,軟組織與經絡會因此比較脆弱及損傷,進行推拿會加重痛症。



  • 久病初癒、手術後不久:不適宜進行推拿,身體元氣大傷,經氣脈絡尚在修復中,而手術後傷口未完全癒合的情況下,都不適宜進行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