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敏感

在中醫學角度,皮膚敏感分為三大類,包括風疹、濕疹(中醫俗稱濕瘡)及接觸皮疹。皮膚敏感時主要症狀為皮膚痕癢,更甚會出現紅腫、脫屑、起水泡、結痂及滲液等情況。

(圖片:Shutterstock)



成因

中醫學認為,皮膚敏感有「內因」與「外因」,「內因」即個人體質的因素、腑臟功能失調及個人情緒影響,而「外因」即飲食、氣侯變化,空氣污染及接觸到致敏源等因素。「內因」與「外因」結合誘發於皮膚所致。從中醫皮膚學認為,許多皮膚病的發生都與「風濕熱」有關,體質的因素如:體質虛弱的長者、氣血不足的人士,會有機會出現血虛生風,導致皮膚乾燥,引致皮膚敏感。



風疹、濕疹及接觸皮疹的分別

三者的共同症狀都是患處會感到痕癢不適:

風疹:全身或局部皮膚會出現如風癩的風團、痕癢等,嚴重者更會腹瀉嘔吐、喉部腫脹,甚至導致窒息。

(圖片:healthnews)

濕疹:在面、頸及關節位置出現紅斑、水泡、結痂、脫屑等

(圖片:Shutterstock)

接觸皮疹:因接觸到致敏物質而引起的變態反應症狀是患處出現紅斑、痕癢及灼熱等

(圖片:Shutterstock)



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著重「內外同治」,因應體質差異有不同的治療手法,若體質熱毒濕蘊以清熱祛濕、體質血虛風燥以涼血解毒、體質脾虛濕蘊以清熱祛風、體質濕熱浸淫以養血潤燥、體質風熱犯表以健脾利濕及體質風寒束表以疏風清熱等方法治療。

除了用中藥調理治療外,中醫皮膚科也會使用多種治療手段配合,包括針灸、拔罐及中藥外洗等方法以加強治療功效。

(圖片:mamaclub)



日常生活

飲食

  • 宜根據自身體質食用相宜的食材
  • 少吃「生發」食物,如:海鮮類、牛肉、鵝及酒等
  • 少吃化學成分較多的食物
  • 不要吃致敏源的食物

 

日常

  • 保持心境平和
  • 適當的運動及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