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

疾病介紹


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三個部份,而中耳是位於耳膜後面充滿空氣的空間,連接外耳和內耳的結構,而中耳炎的感染是與耳咽管機能異常有關。由於中耳與鼻咽直接相連,所以很容易受到上呼吸道的狀況而影響,倘若咽喉有細菌入侵,中耳便有機會受感染,誘發中耳炎症狀。而中耳炎可分為三種 :

 

  1.  急性中耳炎突然發生的中耳感染,導致耳道紅腫,並使黏液等液體留在耳朵內,導致發燒、嚴重頭痛及耳朵疼痛。
  2. 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消退的後遺症,患者耳道會間歇性流膿,聽力亦會因為耳膜穿破而受損。
  3. 積液性中耳炎:炎症嚴重時,耳道流液等黏液有機會在中耳內積聚,阻塞負責調節氣壓的咽鼓管,導致輕微耳痛、聽力減弱甚至傳導性失聰。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較容易被忽略。


發病原因


  • 嬰兒和八歲以下的小孩:由於耳咽管和免疫系統的發育尚未成熟,因而較易受到感染
  • 過敏性鼻炎的發作
  • 遺傳性耳道炎
  • 上呼吸道的受到感染,包括鼻竇、鼻腔及咽喉
  • 耳咽管的先天缺陷,例如患有裂腭和唐氏綜合症的小孩
  • 曾接受過鼻咽部的放射治療
  • 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導致免疫力變低而較容易感染


病徵


1.成人

  • 單側或雙側耳朵感到疼痛
  • 耳嗚及聽力有減弱的情況
  • 耳道的黏液過多而流出耳朵外
  •  失去平衡力

2.小孩

大多的患者都是嬰兒及小孩,因此他們較難描述自己的症狀。因此,家長的悉心觀察便十分重要,家長可著重觀察以下幾個重點:

  • 發燒或感冒
  • 嬰兒及小孩會因耳朵痕癢或疼痛一直去抓或挖自己的耳朵
  • 外耳出現異常的黏液或分泌物
  • 食慾或活動能力下降

 可出現的併發症


除了上述中耳炎的症狀外,未經治療的中耳炎還會導致以下任何或所有情況:

  • 感染其他頭部位置
  • 永久性聽力損失
  • 言語及語言發展方面的問題
  • 面癱 (一種嚴重但不常見的併發症,一般在中耳炎治癒後數星期內會復原)


應做療法


為診斷出中耳炎,醫生可能會:

  • 用名為「耳鏡」的儀器檢查耳朵內部
  • 提取一些流出物的樣本作化驗分析
  • 提取血液樣本作檢驗來確定有沒有受到感染
  • 聽力測試


相關療法


1.緩解方法

  • 用濕毛巾熱敷:將毛巾浸在溫水後,捏乾後敷在耳朵疼痛的位置以緩解耳朵不適
  • 自我呼氣:患者可捏著鼻子然後用鼻子呼氣,讓耳咽管暢通,以緩解耳朵不適

2.治療方法 

  • 抗生素:以抑壓細菌的滋長,但需要注意抗生素需根據醫生指示配合服用,完成整個療程。如果擅自停藥,反而會令細菌產生抗藥性,讓治療過程變得困難
  • 症狀治療:遵循藥盒或醫生的指示服用止痛藥物,可有助緩解中耳炎所引發的耳朵疼痛及頭痛問題
  • 引流手術:比較嚴重的中耳炎,有可能需要進行進一步治療。如經抗生素及症狀治療後,耳腔內的黏液仍無法退去,可能會考慮以手術的方式,將中耳腔的積液引流出來


預防方法


  • 遠離致敏原:如已確定對特定的致敏原有致敏反應,如花粉、塵蟎、海鮮類食品等等,應盡量避免接觸或食用。
  • 遠離菸害:避免讓耳咽管有阻塞的情況,應避免吸煙、吸食二手煙或吸入刺激性的氣體。
  • 緩解鼻塞:如果因感冒或致敏有鼻塞問題的患者,醫師可能會開立一些症狀緩解藥物,防止鼻塞進一步引發中耳炎


相關專科

耳鼻喉科


協會

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


Reference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894142/ 

https://www.drugoffice.gov.hk/eps/do/en/consumer/news_informations/dm_08.html 

https://www.hopkinsmedicine.org/health/conditions-and-diseases/otitis-media 

https://www.union.org/new/tc_chi/health_info/health_articles_ent2.htm 

https://www.medpartner.club/otitis-media-prevention-treatment/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