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紹
癲癇症亦稱為腦癇症,是香港三大常見腦科疾病之一。可出現在任何年齡層。據資料估計,全球各地約有6,500萬名腦癇症患者,而香港約有70,000人士患有此症。
腦癇症概括分為局灶性腦癇和全腦性腦癇。患者會因為腦細胞發出不正常的電流,引起短暫性大腦功能失調,令全身或身體局部肌肉出現不能控制的抽搐、失去意識或感覺異常等狀況。在醫學上,若患者持續性發作腦癎兩次或以上,而醫生排除其他病理原因後,便會診斷為腦癎症。
發病原因
腦癎症是由於腦經元細胞異常活動,不正常的放電導致身體出現特殊反應。患者多為嬰幼兒、兒童和長者。醫生一般會以患者發病年齡來推斷發病成因。
嬰幼兒童及25歲以下少年,除遺傳基因外,有機會因以下因素導致:
- 先天性腦部缺陷、代謝機能發展障礙
- 出生時腦部缺氧
- 腦部曾受撞擊創傷
- 發高燒
- 腦膜炎
- 酗酒濫藥
至於長者,主要原因是由其他病症引發的, 如:
- 中風
- 腦腫瘤、腦癌、腦內病變
- 腦退化症
- 心血管病
- 腦部曾受撞擊創傷
- 腦膜炎
病徵
可概括分為局灶性腦癇和全腦性腦癇兩種。
1.局灶性腦癇 :腦內神經細胞異常發放電流於某一處腦部區域,只影響某一部分身體功能,分簡單性「局灶性」和複雜「局灶性」腦癇。
- 簡單性「局灶性」腦癎:患者意識清醒,臉、手或腳部出現肌肉抽搐,身體感官莫名其妙感到針刺或灼熱感。
- 複雜「局灶性」腦癇:患者感觀視覺、嗅覺、情緒以及記憶突然出現異常影響。患者突然會覺得反胃、感覺到很迷惘並且產生幻覺,會做出一連串的異常行為,如:自言自語、易喜易怒、重覆舔唇、漫無目的地走來走去等。這種狀況可以持續一段短暫時間,而患者都會失去剛才病發期間的所有記憶。
2.全腦性腦癇:腦細胞異想發出現電流影響整個大腦功能。可分為以下幾種。
- 失神性發作:患者會表現的目無表情,對外間事物毫無反應,短暫失去意識。
- 全身軟弱性發作:患者發作時意識是清醒的,但全身肌肉突然放鬆無力,隨之倒地。而有機會頭部先著地。
- 僵硬性發作:患者發作時,全身肌肉變得僵硬。
- 強直陣攣性發作:患者會突然尖叫,全身肌肉變得僵硬,繼而昏迷倒下,隨後手腳出現痙攣抽搐,呼吸困難,臉色轉藍及失禁。 當恢復意識的時候,會感到相當疲累。
- 陣攣抽搐性發作:患者突發性身體四肢、上半身或全身出現短暫抽搐痙攣。
而言 ,引致腦癎發作也有很多因素:
內在因素
- 忘記定時服藥
- 沒有充足的睡眠
- 過大壓力或過度興奮
- 攝取過量酒精
- 毒品或其他有毒性的物質
外在因素
- 嘈雜的環境或強光
- 患病發燒
- 屙嘔肚瀉
- 刺激性食物或飲料
可出現的併發症
腦癎症有機會誘發其他情緒精神的疾病。如:
- 焦慮症
- 抑鬱
高危人群
- 家族帶有腦癎基因
- 腦部損傷:中風、腦部受創、受病菌感染等
- 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自閉症患者
- 唐氏綜合症患者
應做檢查
診斷腦癇症並沒單一個的方針,腦神經科醫生會透過了解病患者過往發病情況及次數 (至少出現兩次沒有成因的腦癇發作)、家族病例等作臨床分析,再配合各種測試方法如:
- 磁力共振腦部
- 腦電圖
- 電腦斷層掃描等
這些詳細資料數據作病情分析從而給予患者提供適當的治療。
相關治療
1.藥物治療
醫生會以腦癇症類型處方適合的抗腦癇藥物,如:苯巴比妥、苯妥英或丙戊酸給患者以防止或減少腦癇發作。
抗腦癇藥物的種類繁多而藥用效力高,約有7成患者可以透過藥物治療令病情得以改善。大部分患者只須服用一種腦癇藥,便能有效穩定腦內傳導電脈電流過渡活躍,減低發作機會,不過有些較嚴重患者,需同時服用兩至三種抗腦癇藥混合服用來控制病情。
此外,患者需每日按指定時間長期服用,從而保持藥物在血液中的劑量。停服或份量錯誤,都有機會引起突發性腦癎。
不過各種抗腦癇藥都可能引起不同的副作用:嗜睡、視力模糊、記憶和思考障礙、頭痛等。患者若發現服藥後,身體有其他不尋常的變化,應立即請教醫生。
2.手術治療
腦外科手術只適用部分腦癇患者,包括:
- 複雜局灶性腦癇患者
- 已嘗試服用抗腦癇藥但未能有效控制病情
- 對抗腦癇藥產生強烈的不尋常反應
- 患者腦癇發作與腦內某局部病灶有關
在不會破壞腦部其他組織功能(如:視力、語言、記憶等)及能夠準確找出病灶定位的情況底下,醫生以手術切除會方式移除患者腦內發出異常電波之腦葉或受損的海馬體。若病灶定位準確,約七成的病人可以徹底根治病源,無需再服用抗腦癇藥。
3. 迷走神經刺激
這治療只屬於附屬性質,並不關乎任何腦部手術亦不能治癒腦癎。主要針對抗藥性腦癇患者。醫生會在患者左胸皮下層植入刺激器,定時刺激頸部的迷走神經。從而刺激大腦,減少多餘的電流活動,減少發作機會。
預防方法
對於腦癇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多加注意以下細則,減少發作機會。
- 患者在服藥期間,不可喝酒,因酒精會對抗腦癎藥產生抗藥性。另外需按時服藥,不要擅自停藥。
- 若患者同時服食其他藥物,請告知醫生,避免藥物互相產生不良反應。
- 患者應隨身攜帶腦癎証明書或手鐲,以便在病發時,醫護人員能作參考並提供適當的協助。
- 避免會誘發腦癎發作的可能因素,如睡眠不足、過度緊張、沒有定時服藥、嘈雜環境、光敏感等。
- 婦女腦癎症患者,若計劃生育,應與醫生商討,以免藥物的副作用影響胎兒。
- 由於病發時間不能預測,患者應避免駕駛或操作機械。
協會
- 香港協癇會
- 智友站
- 香港腦科及老人科中心
相關專科
- 腦神經科
- 神經外科
Reference
https://www.loveyourbrain.org.hk/zh-hant/531/%E7%99%B2%E7%99%87
https://www.enlightenhk.org/zh/about-epilepsy/
https://www.eoc.org.hk/EOC/Upload/UserFiles/File/thingswedo/chn/twdpwm0046.pdf
https://www.loveyourbrain.org.hk/zh-hant/531/%E7%99%B2%E7%99%87
http://bcepilepsy.com/files/information-sheets/chinese/Chinese-Vagal_Nerve_Stimulation.pdf
圖片:istock
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