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紹
骨質疏鬆症是骨骼新陳代謝不正常的病症。
人體骼內有兩類細胞:促進骨骼生長的造骨細胞和侵蝕骨質的破骨細胞。這兩種細胞互相產生正面影響,控制骨骼生長。隨著年齡的增長、缺乏戶外活動、鈣攝取量低、骨骼老化等都是骨質疏鬆的成因,患者新陳代謝減慢,骨骼出現多孔、骨質密度變疏、骨重量輕,結構變得脆弱。
根據資料,每3個50歲以上的女性就有1個出現骨質疏鬆性骨折。輕微踫撞或摔倒就很容易骨折,造成痛楚及其他併發症,如駝背、變矮等,股骨骨折甚至可致永久殘疾,影響甚遠。
發病原因
骨骼是動態器官,身體會不停製造新的骨組織分解及取代舊骨組織。骨骼的大小、形狀和結構密度都會隨年齡改變。
一般來說,骨骼會於孩童時期及青春期迅速增長,並於青年期維持在最高水平。年齡超過30以後,造骨組織的增長速度減慢,而破骨細胞增多,骨質便會明顯流失,增加患上骨質疏鬆症及骨折的機會。除此之外,更年期婦女的雌激素下降亦會加劇骨質流失。
以下是部分引起骨質疏鬆的成因:
- 年齡增長:45歲以上及更年期後的婦女,體內雌性荷爾蒙下降,鈣質大量流失,破骨細胞活躍,骨骼不能正常成長
- 性別:女性患上骨質疏鬆較男性高出6至8倍
- 種族:亞洲及白種人較黑種人更易患上此症
- 鈣質不足:不喝牛奶、不吃乳製品、豆類或蔬菜
- 生活習慣:吸煙、酗酒、喝太多咖啡、少接觸陽光、缺乏運動。
- 身形:先天骨架細、身材瘦小
- 病患:洗腎者、接受腸胃手術、風濕關節炎、血癌、類固醇藥物
- 遺傳
病徵
骨質疏鬆被稱為「無聲之症」,沒有明顯徵狀,一般到患者感到骨痛或因輕微碰撞而引致骨折,病情已經是嚴重,骨骼絕不可能回復以前的狀態。
病徵狀視乎骨折位置而有所不同。例如:
- 背脊骨:有急性背痛、「寡婦型駝背」身高變矮
- 前臂:手腕骨折
- 大腿骨:跌倒
可出現的併發症
- 背痛
- 「寒背」
- 變矮
- 骨折
高危人群
- 炎症(如類風濕性關節炎)
- 慢性阻塞性肺病
- 家族史有骨質疏鬆者
- 長期食用口服類固醇、化療、抗痙攣劑
- 營養不良
- 酗酒
- 吸煙
- 缺乏運動、長期臥床 (如中風後患者)
- 缺乏鈣、維生素D
- 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亢奮)
- 癌症
- 發炎性腸疾。
- 亞洲女性與白種人
- 其他失調
應做檢查
- DEXA (雙X光骨密度掃描):量度骨骼鈣質含量及密度
- 超聲波儀器:作骨質密度的初步篩驗,不能作為確診工具
相關療法
1.改變生活方式
需作適當的運動和曬太陽、飲食要均衡健康來攝取足夠的鈣質和維生素D、戒煙酒等。走路和坐姿都要改善,減輕脊骨所受的壓力。
2.藥物治療
- 荷爾蒙替代療法:適用於年輕、剛停經,有更年期症狀者。但此療有不少副作用(噁心、腹痛、腸胃氣脹、吞嚥困難、肌肉骨骼疼痛、頭痛),醫生們處方變得謹慎
- 雙磷酸鹽藥物:分兩類:口服、注射。有助抑制破骨細胞,降低骨折風險達50%。但少數用藥5年以上者大腿骨折與下顎骨壞死,因此不能長期服用藥物。
- 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抑壓骨質流失,增加骨質密度,預防脊椎骨折
- 抑鈣素:適用於停經婦女。透過甲狀腺製造的荷爾蒙來調節鈣量,預防復發脊椎骨折
- 副甲狀腺荷爾蒙:可刺激造骨細胞,防止復發脊椎和非脊椎骨折
- 補充劑:鈣和維生素D
預防方法
正常的骨骼需攝取足夠的鈣質和維生素D以及適量的負重運動。要預防骨質疏鬆便要由35歲以前做起,成效更大。
- 飲食習慣:多吃五穀類、蔬果、奶類產品、蛋白質(如肉、魚、蛋、豆類等)、鈣質(芝士、乳酪)、維他命D(人造奶油、多脂魚類)
- 適量運動:根據個人狀況做負重運動,包括上樓梯、跑步、跳繩、網球、舉重等,都可預防患病機會
- 生活習慣:戒煙、免酒
情況較嚴重者,可服用預防鈣質流失的藥物;有婦女在停經後五年內服用雌性荷爾蒙,減少鈣流失。
相關專科
- 內科
- 婦科
- 內分泌科
- 風濕病科
- 復健科
- 骨科
- 老年病科
協會
香港骨質疏鬆學會
References
https://www.elderly.gov.hk/tc_chi/common_health_problems/bones_and_joints/osteoporosis.html
https://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woman/14741.html
https://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consumer/news_informations/dm_29.html#b
https://www.union.org/new/tc_chi/health_info/health_articles_orthopaedics1.htm
https://www21.ha.org.hk/smartpatient/SPW/static/migration/files/PDF/rehabexp/Osteoporosis.pdf
https://www.chp.gov.hk/tc/static/80052.html
https://www.bones.nih.gov/health-info/bone/chinese/find-doc-chinese
圖片:Shutterstock
以上建議療法只供參考,並不能當作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診斷或診治。如有需要請儘早求醫, 並向相關專科醫生或專業人士了解。